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记忆研究以其独特的时空属性、文化张力和社会关怀,成为21世纪国际人文社科多个领域的关注要点。文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传播学和人文地理等学科对记忆问题的关注和研究,推动了文化记忆理论的深化与应用实践。但我国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讨论、应用及反思仍然呈现出相对宽泛、离散的状态。现有研究表明,在记忆生成的意义空间中,文化记忆或作为本质性问题出现在回溯原点,或作为建构性力量作用于过程,或以具象符号凝聚于终点,关于文化记忆的研究是一个意义凝聚、生成并解构的循环阐释过程。我国文化记忆研究总体呈现出跨学科互动的研究态势,并随着新的时代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逐渐扩大其研究领域。未来可以在研究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继续拓展,并逐步实现本土文化传统记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邹鲁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春秋古国史研究为基础。学界首先把"邹鲁文化"作为具有先秦儒学特色的区域文化概念来讨论,随后又将其视为孔孟正统儒学的代名词,并对这一概念不断回溯,邹鲁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脉络清晰、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近年来,随着邹鲁故地的文化复兴,学者开始关注文化的传播与再生,民俗、非遗、礼乐和教育都成为具体的表征问题。邹鲁文化研究应当突破区域化和单一学科的束缚,从研究材料上重视地方性文本、从研究方法上寻求跨学科的突破、从研究问题上贴近当代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转喻与隐喻的叙事形态角度考察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将其分为四个时期进行分析 ,并得出结论 ,小说应在转喻与隐喻的适度融合中兼顾写实与象征 ,以诗意内涵提升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美狄亚,作为古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彼得斯笔下的著名悲剧形象之一,在现代人的解读中,常常被冠上弃妇和复仇者等称谓,其报复丈夫手刃亲子的行为更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哀叹,而跨越历史的长河,长篇小说《蜗居》则是在全新的“文明”社会里展现了更为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有为立锥之地奋斗的异乡人海萍,游走在现实和幻想中的情人海藻,还有死守妻位却终怒杀亲夫之子的宋太。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却都无时无刻不在做着抉择。  相似文献   
5.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表征,具有多重意义和开放性。不同时期的话语反应着其背后的文化、政治、权力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试图从古代和近现代以来对《诗经》阐释的三大转向出发,揭示其中巨大的话语断层,并由此探讨中国古典话语在现代是怎样一步步被边缘化,并最终成为"他者"的原因以及当下《诗经》研究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遗产名录话语下,大运河的遗产意义定位面临诸多难题,无论作为水利工程、交通网络、景观或者民俗文化都不足以体现中华文化独特的人文深度。从经传所载的路径文化遗产,如《诗经》的“周道”、《尚书·禹贡》的“随山浚川”、《左传》的“邗沟”,以及其他相关记载,可探寻运河遗产的本土意义。周道所承载的德政之流、王道空间观,以及古人用注疏接续和再生遗产意义的阐述方式,对于打破运河作为物质还是精神遗产的争议、确立用经义申明遗产大义、以本土话语平衡西方遗产表述都有重要启迪。大运河遗产申报应该是“以古为新”、重新发现中华遗产道统源流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7.
依照当前世界遗产的话语体系,蜀道的遗产价值和遗产意义无法全面体现。无论是作为历史交通网络、线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抑或自然文化双遗产都难以覆盖蜀道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周礼》道路治理空间为视角,通过其中合方氏掌天下道路、司险掌九州道路、野庐氏掌国道路三个治理空间的经义梳理,再现蜀道所承载的本土遗产意义和人文空间观,探寻蜀道遗产的本土意义。蜀道申遗应该是“天下”的理念,是重现中华遗产道统源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