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制度冲突视野中的农村法治建设障碍及其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土文明的传统在农村社会依然根深蒂固,因此,我国农村仍旧是一个乡土本性的社会。它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是农村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在制度的分析框架中,这些特质属于内在制度的范畴,而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所推行的法律则属于外在制度的范畴。农村法治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从制度冲突的视角分析,其实质就是作为内在制度的乡土社会的特质与作为外在制度的法律相冲突的结果。欲突破农村法治建设的障碍,必须对这一冲突进行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并不十分顺利。为什么法治建设在农村会遭遇较多的障碍?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是一种乡土本性的社会,它具有一些区别于城市社会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农村法治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存在,它与体现社会理性化的农村法治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农村法治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其实质是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从制度冲突的视角分析,它是作为内在制度的乡土社会特质与作为外在制度的法律之间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啃老”与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孝”的精神是相背离的。但是,人们并未指责他们不孝敬老人,反倒不约而同地反应出一种一致性的理解和认同态度。除了对下岗失业人员生活困境的同情外,中国传统文化所形塑的思维惯习是更为深刻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4.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法治化进程并不十分顺利。为什么法治建设在农村会遭遇较多的障碍?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是一种乡土本性的社会,它具有一些区别与城市社会的特质,这些特质是农村法治化建设不可回避的现实基础。作为一种感性的社会存在,它与体现社会理性化的农村法治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因而,农村法治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其实质是社会理性化的感性制约。从制度冲突的视角分析,它是作为内在制度的乡土社会特质与作为外在制度的法律之间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依据诺思的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以"下岗不离厂"现象为案例,分析了东北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由路径依赖造成的"制度变形"现象。指出了东北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强路径依赖性"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进而提出培育一个新的"社会基础"是有效破除这种"强路径依赖性"、顺利推进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叙述在探讨如何振兴东北经济问题上,一些学者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应当对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部分东北文化加以改造的观点,从研究视角上看,这些研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文化与经济之关系的平面性视角中展开探讨.本文立足于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的最新理论进展,主张以"嵌入性"视角深化已有平面性视角之研究的不足,并立基于"嵌入性"视角,提出在振兴东北经济过程中进行区域文化改造应当把握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