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相似文献   
2.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维军 《理论界》2009,(7):202-203
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反腐倡廉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有效遏制腐败,重塑文化清廉的高校形象,保障学校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廉政文化进高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以及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维军 《理论界》2003,(2):79-8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育人大计,提高国民素质、塑造国民精神为本。作为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其培养的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中央16号文件颁发6年来,我校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和内容,大力开展关怀教育,包括对大学生的思想关怀、道德关怀、学习关怀、生活关怀、情感关怀、志趣关怀、生涯关怀、发展关怀等,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事实证明,关怀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把关怀教育理论与我校学生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把解决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关怀大学生的发展入手,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关怀关系,并被大学生所接受,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关怀教育是引导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姜维军 《理论界》2002,(6):28-29
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是一个文化程度高、知识面广、思辨能力强却又不完全成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在高校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因此,培养和增强高校机关青年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是共产党员党性的根本体现,也是衡量青年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 一、当前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青年党员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高校中资格及阅历较为浅显,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社会工作经验,同时,职务职称处在最低层次,收入相对较低,与其学历相当而同时分配到其他部门工作的人相比,身份和地位又有一定  相似文献   
7.
姜维军 《理论界》2010,(11):207-208
高校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本文通过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内涵、重要地位和工作定位,全面阐述了提高高校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和采纳行为的不一致性制约着秸秆还田的推广。将农户主观认知和外部条件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构建MOA拓展模型,分析能力和机会的双轮驱动能否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并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同群体间意愿和行为的关系以及能力和机会对意愿—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需求端的堵点在于农户意愿未能转化为有效需求,供给端的堵点在于技术不能满足农户需求;农户生产习惯和生态知识、技术的可获得性能促进其还田意愿向行为转化;在高群体一致性组别,技术的可获得性和生态知识正向调节农户意愿—行为的关系,而在低群体一致性组别,生产习惯正向调节意愿和行为的关系。因此,从秸秆还田供给侧出发,基于农业农村农户实际情况优化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精准服务是推动秸秆还田的关键步骤。同时,创新宣传内容与方法,找准农户差异优化生产习惯,提高农户生态知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机械作业条件亦是实现秸秆还田供需匹配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