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于19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略,并在1997年发展成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中看,现实主义无疑都一直是国际政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派别.由于当代外部其他派别的批判及其内部一些成员的"背叛",这个学派对于自己的"范式"基本要点究竟是什么产生了新的争论.这应当是进一步澄清这个长期主导国际政治理论界、但是其主要内容又从来没有一个公认的界说的学派的机会.本文希望在界定现实主义理论范式上综合各家之说,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决策权的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集权暴政,美国宪法对外交决策权进行了分权与制衡式安排,这给总统和国会日后争夺外交主导权提供了动力和目标。19世纪里,秉承宪法有 所侧重的授权和美国民主传统,国会基本上居于外交决策权的主导地位。进入20世纪之后,总统利用自己在处理危机上的优势、外交领域的某些特殊性和世界日趋一体化的趋势,夺取了美国外交决策的主导权,并将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国会自身的不断退让和法院对于总统的某种偏护也对这种状况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治中的理想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仲 《浙江学刊》2002,(3):39-45
美国立宪政治的原则与近代社会契约论有紧密关系。赞成社会契约论模式的自由主义学者往往援引美国宪政的例子来论证现实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与成功性 ,论证政治不应当诉诸现实之外的其它考虑。但是以R·贝拉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政治哲学家却反对简单的社会契约 ,而提出双层的社会契约 ,指出在美国制度层面的社会契约背后 ,还有更重要的宗教—道德的精神契约。不理解这一契约 ,就无法理解现实社会契约的历史运作 ;不复兴这一内在契约 ,就无法在今天维系制度上的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5.
虽然修昔底德自许为客观史学家,其经典历史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却隐含着一部悲剧.修昔底德比一般政治悲剧家更为深刻的是,他认识到在历史最为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当中蕴藏着悲剧.美好理想的强者由于自身的错误导致悲惨后果是一个标准的希腊悲剧.而如果为了避免政治的悲剧性,人们又不得不躲避崇高和美好,规避人性,永远生活在平庸当中.揭示这一几乎无解的悖论使修昔底德能够为刚刚诞生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注入深刻的问题意识,其思考对于普遍关心大国崛起的今天或许依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尽管制度伦理中有罗尔斯与哈贝马斯这样的“大家”的精深学说 ,但是我们还是认为西方现代制度伦理的主要传统与富于启发意义的内容是现实主义的。本文以分析罗尔斯对于美国宪政过程的解释的误差为切入点 ,说明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7.
又见三角班     
月色溶溶,波光鳞鳞,水上舞台灯火通明。吉水县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民间戏剧汇演正在演出,久违了的三角班又回到了民间。整个场地,密密匝匝的人群水泄不通,多达数万人。撩人心魄的鼓乐,充满了乡土气味的老腔老调,那熟悉的角色,惟妙惟肖的表演,又让人回到了情迷意乱的三角班时代。一个腿脚并不灵便的老头顾不上别人的指责,硬要挤到台前  相似文献   
8.
孙仲 《浙江学刊》2001,(5):34-38
本文分析考察了美国政治历史中出现的两种现实主义取向联邦党人时期的宪政共和主义和杰克逊时期以降的市场化党派多元民主;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以对于人性的"现实主义"的预设为基本出发点来理解和构造"政治".然而它们也有相当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制约人性的",后者是顺导人性的;前者是政治中心的,后者是(市场)社会中心的;前者以自由为核心,后者以多元为中心,等等.在实际的美国政治生活中它们混杂在一起发挥作用.对它们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不同政治思想实践的路径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仲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23-128,160
作为史学家,黄仁宇身份复杂、经历坎坷、思想富有原创性.他的历史著述中充满“申辩”意识,这不仅可以视为是为其本人的生存与荣耀,而且可以看做是为古老中华文明的生存与荣誉申辩.然而他的思与行又充满悖论:一方面深切感受到欧美的强大,大声疾呼中国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却经常与“现代理性文化”格格不入.从黄仁宇这样的典例出发,有助于探讨现代华人史学家在“古与今”和“中与西”的张力之间的紧张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直觉一词,总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它形态繁多,几乎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露面,但又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捉摸不透.虽然所有人对它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感受,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它的内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美国哲学百科全书》中关于直觉的条目,可以说是关于直觉的一个较为完备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