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文化必须深入到生存论层面,正是整个种族或民族的生存发展需要决定文化的性质、样态和走向.中国古代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磨难共同选择的结果.治水的需要和抵御游牧民族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必须走向大一统的恒定因素,大一统的政治要求和以民为本的农业经济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特征、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民族或种族是文化的真正主体,而任何文化本质上起源于这一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这一民族在各种纷繁复杂生存环境中选择的结果,它制约着每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为每一代人的努力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心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也有一个相应的重心转移,从注重研究生产关系的革命变革,转向研究生产力自己运动的客观规律和内在机制。这里按照“系统结构——内在动力——发展规律”的逻辑顺序,对生产力的十个基本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一)生产力是一个历史地发展着的开放系统,层次、要素是不断增加着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历史主体性根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角度,他们都离开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本文从需要与生产、需要与历史、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利益、需要与行为规律、需要与价值追求、需要与人的全面生产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动性根源,以此确立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的理论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科书知识更新不能加快的原因,是我们没有从总体上把握贯通马克思历史观一切范畴和原理的中心线索——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因而也就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丰富性、系统性、辩证性。列宁曾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这一深刻、丰富的思想遗产,没有引起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们的充分重视和认真开掘,相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受到了不应有的非难和冷遇,这是种反常现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没有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从外在的原因讲,是人们分不清马克思社会有机体学说和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的原则界限,分不清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辩证发展理论和斯宾塞庸俗进化论的界限;而其内在原因,则是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它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这正是我们要探索这一学说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解读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集中研究了马克思的交换理论.马克思认为交换的发展分三个阶段,在其中第三阶段,即资本主义商业阶段,劳动力成为商品,因此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期--市场经济时期:在这一阶段,交换使资本迅速发展起来,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造成人的孤立和相对独立性,给人类带来了新的自由、平等观念.但交换蕴含着内部矛盾,即形式的平等与内容的不平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一、精神生产的内在结构精神生产从根本上来说是指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由于精神产品有高级、低级之分,因此,精神生产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精神生产是指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而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实物化了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包括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哲学、科学理论体系和艺术等高级精神产品的生产,这是高层次的、严格意义的精神生产,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工以后由脑力劳动者独立进行的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广义的精神生产则不仅包括高级精神产品的生产,而且包括那些不借助于精神生产资料的人们心理、习俗、情感、意志、经验等日常意识的生产,这是一种非理论化、系统化、客体化的低层次的意识的生产.它作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既是高级精神产品得以产生的直接前提,又是社会存在转化为社会意识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7.
阶级斗争理论固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然而阶级斗争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人、人性、人的本质的科学研究之上的。问题不在于否认人性,而在于对人性作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自我创造过程,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现实的人的发展过程——这三者有机统一原则,是《资本论》历史观总体结构的精华所在,也是马克思历史观在现代历史哲学中仍保持生命力的深层奥秘。历史观中的三者统一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过程理论的思想轴心,也是我们制定现代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总体构想的基本骨架。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时候,不仅需要把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尤其需要探索幽微奥秘的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这是以庄哲学中很少得到专门研究的新鲜课题,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广袤的、尚待开掘的处女地。这又是关系当前改革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最富十活力的生长点之一。下面我们试图立足当代,发挥《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中蕴含的基本思想,做出一些哲学的概括。 (一)精神生产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脑力劳动和智力创造活动。 精神生产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智力要素的升华,也是人作为主体的能动反映活动的升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有机体全面生产理论中,最易被忽视的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的生产是全面的生产,包括物质生产、人的自身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和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