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际银 《阅江学刊》2013,5(2):111-114
李白的诗歌作品是展示其人格精神的重要载体。终生不渝地坚持信念理想、关心社会且勇于批判现实、积极进取、坚持个性独立、真诚热爱大自然等是李白人格精神的基本表现。这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鲜明特征,对促进当今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联系中唐文坛实际、社会状况及韩愈的个性特征、文学素养等方面,我们对韩愈成为文坛领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其凭借良好的主观条件、充分把握历史机遇、成就散文革新大业的才智与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崔际银 《河北学刊》2001,21(2):40-43
杜甫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主要源于为诗、为人两个方面.本文由其处世为人角度切入,对其思想基础、处世表现及其真实自我面貌进行了分析阐释.在对杜甫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其为人处世的某些表现提出了新的看法,意在为全面正确地认识杜甫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代释僧小说,指关涉寺院、僧人、佛典等的小说。此类小说数量很大,一般以寺院为故事发生的场所,由僧侣作为故事的见证人或主人公。释僧小说具有明显的“教世度人”意向,着力宣扬佛法无边、持修获果、破戒遭报等思想观念。释僧小说既记录了佛教对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及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影响,也反映了儒释道相互斗争融合情状,以及文学艺术与佛教的密切关系。释僧小说在唐代的大量出现,是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其价值意义值得关注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崔际银 《唐都学刊》2004,20(6):37-38
唐诗研究 ,一向是学界最为重视的领域 ,古今相关的各类著述汗牛充栋、难以胜计。不少诗人、诗派或诗作赢得论者格外关注 ,“千家注杜”之类的说法 ,便是这种情况的最好注脚。然而 ,近些年来 ,唐诗 (乃至整个唐代文学 )研究似乎陷入低迷状态 ,其表征之一是很少唐前、唐后文学研究中不时出现的热点关注、轰动场面。细细推究 ,唐诗历代为人所重 ,令人不免宝藏掘“尽”之感 ,当为原因之一。因此 ,如何选取新视角、开拓新领域 ,就成为唐诗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表明此项任务进展的标志 ,则是出现专门的研究成果。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婚姻研…  相似文献   
6.
唐代 ,是“始有意为小说”的时期。受当时“尚奇好异”思想影响 ,人们乐于创作、编辑、传播小说 ,从而促成了唐代小说的空前繁荣。唐代小说不但质高量丰 ,且多署有作者真实姓名 (或不难考定姓名 ) ,这与古代其他时期的情形大不相同。以唐代小说作者为对象、以其“身份”、“类属”为范围作一梳理 ,从中可见唐人小说繁荣因缘根基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唐代小说中拥有大量诗歌,这一现象得到古今学者的关注.当代学者或在著作中辟出专门章节、或在行文中涉及、或撰成专题论文予以阐析,取得了若干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全面了解相关研究状况,对于深化"诗与唐人小说"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唐人小说接受诗歌,是就小说运用诗歌的现象而言。小说接受诗歌的功用主要是:保存大量诗歌、演绎诗歌本事、解决诗歌研究中的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功用,既有利于增进对相关诗人、诗作的理解,也对拓展小说、诗歌研究领域,具有借鉴、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崔际银 《天府新论》2001,(6):71-75,80
<诗经>之"郑风"、"卫风",向以所载情诗量大面广、意厚情浓而为学界所重.然论者大多着力对其婚恋评判辨析,深入探新方面似有缺失.本文将<郑>、<卫>情诗置于大文化背景之下,结合当时政治、经济、地缘、民俗等实际情况综合考察,得出此类诗作"反映了商与周文化碰撞磨合、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提供众多婚恋范式"等文化内蕴之结论,且分别予以引证阐释.  相似文献   
10.
"唐宋八大家"称名说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八大家”之称在南宋己见雏型 ,但正式提出则晚至明朝中叶。以茅坤为代表的“唐宋派”力倡“唐宋八大家”,是当时文坛斗争的需要。虽然“八大家”的提法在明、清时期不时遭到非议 ,但因其的确代表了唐宋时期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最高水平、具有特色各异的风格且为学者提供了习文范式而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