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6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102篇
综合类   661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7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人物形象塑造是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前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形象塑造不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儿童文学特殊的文类属性及其基本功能决定其人物形象是召唤并引领儿童读者展开审美体验的关键精神力量,大量经典儿童文学呈现出这样的文学规律。总结我国百年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变迁及发展发现,形象塑造的美学症结依然在于解决成人社会观念中的“儿童本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快建立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学科评估体系,是提升我国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助力器.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即将开始之际,学科评估应更加突出其诊断功能,突破评价标准单一、偏重学术导向、加剧马太效应的三重制约,引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学科的特色发展.应转变学科评估在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呈现出的量化倾向、行为主义倾向以及行政化倾向,引导新时代的学科评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寻求学科评估工具价值和理性价值的融合,关照不同发展阶段学科的主体需求,构建和谐共生的学科评估生态系统.应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新时代学科评估中本科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以更精细的分类、更民主的参与、更科学的价值判断、更合理的评估标准,进一步发挥学科评估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校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文章基于1978~2011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使用最新发展的两区制门槛协整模型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公共卫生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加大公共卫生支出的力度;(2)全国公共卫生总支出同经济增长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3)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区制一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均衡的程度更为严重,而当出现区制二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的均衡状态可以实现恢复。  相似文献   
8.
9.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创新举措。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增进教学互动,优化教学情景,提升教育实效。落实这项工作,应当遵循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基本理念。近年来,西南大学不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主要表征为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引流课程思政源头活水、打造育人金课多维格局三个方面的实践样态,以期为其他高校探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转型期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作为系统性的工程,其首要前提是确立适宜的审视角度.文章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社会器官范畴中引中出一种伦理关怀视角,并尝试结合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观对这一视角的理论内涵进行了当代延伸.在此基础上,文中依据所得视角聚焦中国转型期的社会性弱势群体现象,内外结合地分析了弱势群体社会器官的异化根源,并给出了基本的关怀举措,从而初建起一条以有效扩展弱势群体社会器官为价值指向的伦理关怀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