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杨慈湖诠释《诗经》颇有特色.他从自我“本心”出发,对《诗经》有一个“前理解”,即认定《诗经》三百首皆为“本心”之所发,均符合“思无邪”之旨.基于此“前理解”,他极力否定《毛诗序》对《诗经》的解读,并根据他之“本心”来决定对《诗经》古注的取舍.杨慈湖在以“本心”来诠释《诗经》的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道德践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学界主要从哲学、学术史、体例学等方面来研究《明儒学案》,很少有人从修德角度来探讨《明儒学案》。其实黄宗羲的创作宗旨在于修德,《明儒学案》的精神是“修德而后可讲学”。围绕着修德,黄宗羲从三方面来评论明代学术:一是修德重在自得,学术要在自家身心上生根。二是修德深浅关乎学术深浅。判断学术深浅要考察其圆融性和深刻性。圆融性要求说话前后一贯,理论没有矛盾。深刻性可以从如何解决本体与工夫,从如何回答理-心凑泊、儒-释分别这两个问题,从如何进行学术辩论,从如何讨论同一个话题这四方面看出。三是修德具有效果,可以使人坦然面对贫穷、危险、死亡,可以“所过者化”。本文通过考察黄宗羲对明儒学术的评论,再现了黄宗羲修德的深浅,建构了黄宗羲的修德理论,同时期望引起现代学者能对自己的学术研究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商人与儒学——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明清甬商、徽商、晋商为例,分析商人与儒学的关系。三地儒学各有特性:浙东学术张扬人的主体精神,强调经世致用;朱子之学强调"理"与"礼",主张于书本求索;傅山之学强调"因时取济",博杂而无所统系。三地商人对待儒学态度不同:甬商对浙东学术不即不离,徽商对朱子之学过于沉迷,晋商对傅山之学过于疏远。三地儒学对商人影响有别:浙东学术影响甬商是隐性的,朱子之学影响徽商是显性的,傅山之学影响晋商是微弱的。  相似文献   
4.
张实龙 《学术探索》2005,(1):137-139
孟子提倡"君子远庖厨",强调血腥场景不利于人性修养。现代人喜看恐怖影片,爱玩枪战游戏,以本能发泄为名,漠视血腥场景对人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时俱进”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词语。中国文化重视“时”。“时”有几种含义 :事态 ,时机 ,命运。因此 ,“与时俱进”也就包有多层文化内涵 :客观态度 ,奋斗精神 ,忧患意识 ,平和心态。  相似文献   
6.
在慈湖先生看来,"本心"内有生命之流,外能有感有应.它具有不测之妙用,可以范围天地、发育万物和知是知非.范围天地是指"本心"广大无边,发育万物是指"本心"具有创新能力,知是知非是指"本心"具有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本心"无处不在,显现在人的言行中、自然景物上和儒学经典里.慈湖先生对"本心"的描述是他有所觉悟后的真切感知,是对人潜能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7.
儒家实践反省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实龙 《学术探索》2004,42(2):69-73
作者认为,儒家反省分为三种:比德反省、灾异反省和实践反省。实践反省是反省主体运用反省尺度来观照实践所得的生命所感。主体的德性与观念在实践反省的过程中生成和确证。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缙云县河阳朱氏家族族谱收录了一篇<放生序>,从中可以看出清末中国乡村的生态意识来源于人的生命之感.村民保护生态的目的是为了尊重生命,为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了顺应宇宙大自然.其保护生态的方式是神道设教,即聘请道士师公,到河边设置水神灯,禳灾祈福.同时,将<放生序>刻成碑文,立于河畔,教育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的确有其可取之处,但是,现代人需要在古人的生态意识中融入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