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西诗歌的美学比较要从情感比较开始,情感或感觉是美学的核心问题.西方美学常把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讨论,而中国美学则更注重化情感于理性,或化理性于情感.不管中西美学的情感侧重在何处,情感在中西诗歌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讨论诗歌要从美学角度出发为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不同的译文风格在不同层次的当代读者群中的走势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现如果读者是普通大众,他们偏向于宽式风格译文;如果读者是文化层次较高者,特别是有一定诗歌常识的读者,他们就会偏向于严式风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语言设计是特别的,艺术的,具有张力的。诗歌本身就要求诗歌语言承载或可以承载作为诗歌语言张力代表性元素的丰富意象。区供教授的诗歌《对话》(Dialogue)讨论了诗歌语言的选择和设计,特别是虚词或模糊语言的频繁使用,使得诗歌语言较其它文体语言更具有模糊芙学的要素和张力。即使表面没有意象的诗歌,有时恰恰也可以承裁或通过诠释承载更加丰富的潜在意象;这种现象取决于诠释者/读者/译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个体经验具体诠释或翻译来填充诗歌的意象虚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历史多元化的发展,文学经典译介的重构也被提上日程。经典重译过程势必会受到社会、译者及受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与物理学中的反射、折射规律有着相通之处。文章拟从物理学的反折射现象出发,引出经典译介流变的因素并探讨这些文学经典译介中的流变是如何发生与产生变革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描写古代宫女及妃嫔心理和生活的宫怨诗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它是封建制度下的皇(男)权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的集中体现。西方女性主义则提倡改变妇女长期受压迫的地位,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男女平等。文章通过女性主义视角下唐代宫怨诗渊与源的分析,以薛逢的《宫词》为例解读唐宫怨诗中的女性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愉悦与变革:经典的美学>是弗兰克·克默德等关于经典阅读与流变的著述.该书主要探讨了经典阅读的愉悦和变革问题.从该书的基本观点出发,以中外经典作品为例,论证了经典和经典阅读是受动机操纵的;经典和经典的阅读动机会因社会体制、政治制度、受众文化的内涵和族群历史的不同或变革而流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鉴赏中,人们常用"诗无达诂"的原则来看待审美的差异问题.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作品的这种开放性也就成了诠释者永恒的追求.通过中国传统的"诗无达诂"诠释学理论与西方诠释学家艾柯关于"开放的作品"的印证,以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中译本为例,探讨了"诗无达诂"诠释论的开放性对诗歌鉴赏与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学作品利比多生命力的研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性的社会普遍存在、性与作家和作品以及和读者的关系。特别是包含爱情故事的作品都包含着力比多的能量,包含着性的亲和力,通过对影视作品《泰坦尼克号》和戏剧《威尼斯商人》的文学性分析,揭示了力比多在一定程度上是许多相关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是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证明了许多文学作品离不开对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的原则对译文风格的定向和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在翻译实践中,有些译者有时没有或不考虑翻译的指导原则,结果造成了翻译的无目的性和译文风格的过于译者化。诗歌的翻译应坚持前瞻与后顾的原则,在一定的翻译目的的导引下,运用严式或宽式的翻译方法,并且根据翻译目的定位译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