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拉克利特残篇十六说的是“人如何能在永不灭者面前保持隐蔽?”海德格尔对它的解释提供了如何返回经典阅读的一种范例,既注意关键词语在当时用语中的各种可能之义,又不忘整体把握的应有之义,从而解读出思想开端处的初始经验于惊奇中的生成性奥秘。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翻译西方的经典文献,在概念的移译上,多少潜移默化地在其“解释性”中接受其“政治性”影响。当然,翻译的“解释性”并不直接等于“政治性”,关键在于翻译所奠基的“理解—解释”之根据是“真实”,还是“真理”?而“真理”自身带有的“权力性”自然会向“政治性”转化。这只是一个总的区分,其强弱程度还要依赖许多中间环节——其中主要是推动词语选择的历史契机与精神倾向。这里简化为:在“解释性”中只限于谈“真实”与“真理”;在“政治性”中只限于谈“差异”与“选择”。而总的倾向是要归属于语言的“语言性”中聆听“道说”对意识形态化了的“诸神”或“真理”之审视与限制。  相似文献   
3.
正既然中国学习西方是摆脱不掉的命运,那就干脆学得彻底些。晚清到民国,马克思进入中国前,除了小说、艺术、科学的名典,哲学上我们还只是单个人单个人地学,德国的尼采、法国的卢梭、英国的罗素、美国的杜威。直到马克思进入中国把"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一同带入,还把马克思主义的另两个来源"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作为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艺复兴后的"新古  相似文献   
4.
既然中国学习西方是摆脱不掉的命运,那就干脆学得彻底些。 晚清到民国,马克思进人中国前,除了小说、艺术、科学的名典,哲学上我们还只是单个人单个人地学,德国的尼采、法国的卢梭、英国的罗素、美国的杜威。直到马克思进人中国把“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一同带入,还把马克思主义的另两个来源“英国的工业革命及其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作为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艺复兴后的“新古典主义”,即“启蒙运动”思潮成体系地带了进来。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空间     
“语言转向”是同本体论哲学的瓦解相一致的。英、美语言哲学热衷的“语言划界”问题,表面上是清算本体论的承诺,其实是受本体论的限制,直到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现代大陆语言哲学的兴起,语言的无法界定的空间性才真正显示出来。本文旨在对现存的西方三大语言哲学走向作比较性研究,指出其空间性的层面转换,目的在于为建立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的“言成肉身”作一次基本前提上的清扫。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的问题意识张志扬[编者按]繁荣学术,以酝酿空气为首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自1997年9月以来开设“比较文化讲座”,邀请国内外学者主讲。本刊特将讲座稿陆续刊发,以飨读者。本文系张志扬先生1997年10月10日在“比较文化讲座”上的演讲记录,后经审订...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思潮中的语式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现代性思潮的主流之一。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形而上学本体论同一。通过对个别语式的分析可见语言的显隐“悖论性” ;语言的这种特性证明人为的本体论无同一可言。因此 ,西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即表现为对各种本体的不断打翻与重建。但 2 0世纪中国对传统文化核心命题的现代阐释却只是改变其形式与话语 ,并没有改变其“合理内核”与“永恒目标”。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理应揭破传统文化本体论同一的人为的虚拟性 ,实现非连续性、非同一性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8.
现状与限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沟通与对话是 学术 界颇为关注、并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的产物,然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诞生后一百多年的演变与发展中,分成了东西两支,一支在苏联东欧 地区 尤其是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东方的马克思主义在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显 然与西方文化有所脱离,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走向了对峙。因此,在今日,倡言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对于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编者认为,沟通与对话存在于三个层面: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与中国的现代 西方哲学研究者之间的对话。我们发表这组文章就是想引导这方面的讨论,探讨沟通与对话 的可能性、现实性及合适路径,供学界同仁思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勘辨析德里达的海德格尔批评文本与海德格尔本人的相关文本,指出:德里达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解构,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同一性原则的批评以及对原初差异性思想的贯彻;但实际上,这种貌似彻底的解构恰恰运作在“非此即彼”的传统逻辑学思路上,并因而错失了海德格尔“之间”思想的充满权变智慧的临界性,从而为一种源于犹太传统的弥赛亚虚无主义开启了后现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F(X),还是X(F)?——或新实用主义凭什么给语言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清理二十世纪几个重要的思想事件入手 ,对新实用主义关于语言行为方面的观点作了分析。作者认为 ,新实用主义的语言表现也是语言行为主义 ,它把超验领域划出语言的边界之外 ,有其合理性 ,也有局限性。因为 ,语言不能表达本体 ,并不等于本体不存在 ;反过来说 ,本体不能表达 ,不等于不能影响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