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前些天,我在东京接待了成都艺术城的董事长王强先生,王强先生是一位很有情怀的企业家,他觉得房地产开发公司不应该仅仅只是建造冰冷的房子,还应该赋予业主们一种高尚的情怀,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与艺术素养。两年前,王强先生特地邀请我去厦门的国际  相似文献   
2.
由于思想背景和专业领域的原因,战败之前,日本自由派知识人对中国并无太多关注,对日本侵华战争也未表现出认真的思考。但战败形成了一个巨大契机,促使这部分知识人去深刻反省日本的近代史,而中日关系是日本在近代历程中极为重要、也是最为沉重的部分。一旦他们有机缘与中国发生关系,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和独立理性的知识人的立场,他们对中国以及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往往会有突破狭隘民族主义视野的深刻思考和评判,并因出色的专业成就和社会地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还具有一定的舆论领袖的影响力。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徐静波 《社区》2011,(23):34-34
不久前,日本秋田县汤泽市政府邀请我去讲演——“中国市场经济与日本企业的机会”。这场讲演安排得很隆重.会场在该市最好的酒店,市长、副市长以及市商工会议所会长等要员全体出席,让我颇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肉食说"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倾慕西洋肉食的美味,也不在于对日本传统菜食习惯的简单否定,他的主旨是希望日本尽早达到西洋的文明水平.福泽对肉食的鼓吹,首先从批驳佛教的慈悲思想和日本传统的污秽观念开始,试图从根本上来清除日本人的心灵障碍.从这一层面而言,福泽的"肉食说"也具有对于民众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全面,人们十分重视日常事务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档案信息网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共享、使用,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档案信息网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明治时期日本对中国的认识以及基于此的对华政策,奠定了整个近代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和政策的基调.这种认识和政策并非从一开始就固定不变的,也并非自始至终都呈现为单轴的状态.各个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试图从各自的中国经验和中国观察以及各自的思想背景出发,对近代中国做出各自不同的阐释.就国际关系的社会思潮而言,在明治中期大致形成的既彼此乖离而又相互交错叠合的亚洲主义和"脱亚论"是最主要的两种主流意识或社会倾向.亚洲主义代表人物荒尾精的言行体现了明治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以及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7.
正抵达朝鲜访问的时候,刚好是9月初。朝鲜的开学似乎要比中国来得早,满街都是穿着校服的孩子。罗先市中心有一个广场,还没有铺水泥。好在没有下雨,不至于成为泥浆地。边上有一所学校,中午时分,成群结队的孩子们从家里吃完饭,往学校里走。我好奇的是,许多女孩子的手里,都拿着一朵鲜花。这种风景,在中国,在日本是很少见到,我纳闷:这些花是从哪里来的?拿到学校里去干什么?  相似文献   
8.
日本群马县是著名的首相产地,迄今共出了四名首相(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小渊惠三和福田康夫)。当地人说:会出这么多首相,主因是他们背后都有贤内助。  相似文献   
9.
徐静波 《日本学刊》2006,20(6):118-130
藤原正彦在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国家的品格》中,倡导弘扬“武士道”和“物哀”等日本传统的精神和审美情趣,企图以此来恢复或提升日本的国家品格。本文从汉字文化圈的视野出发,对书中所论述的日本传统的精神和文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书中的有关论述存在着一定的虚幻性和情绪性,同时对发生、发展于前近代社会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普世价值和今后的命运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八佰伴起家的故事徐:听说八佰伴的前身是您父母亲经营的一家蔬菜店,后来由于您的加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国际流通集团。和田:我在大学毕业前,家里刚好遇到一场灾难。1950年4月,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