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方时姣 《河北学刊》2001,21(6):48-5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新的世纪里 ,中国农业将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知识化、市场化、生态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这一发展新动向表明 ,基因农业、生态农业、白色农业、海洋农业、都市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网上农业、太空农业、精准农业和优质农业将是 2 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入学思想和生态学思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两者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始终是把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和自然的解放与高度发展作为自己的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终极价值追求和最高价值取向。这就是马克思学说与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的本来面目。探讨马克思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使人与人的发展和自然与生态发展问题回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野,可以确立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价值维度的地位。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双重价值取向理论的重大发展。这种双重价值追求与取向,正是建设生态文明,形成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双重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3.
美、德、日三国竞争法比较研究徐永涛,方时姣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竞争法是市场竞争的可靠保障,因此,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了名称和具体内容略有不同的竞争法规。十五年的改革,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4.
WTO绿化趋势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融合发展的全球化时代 ,世界经济的绿化趋势即绿色经济 ,WTO体系下的国际贸易的绿化趋势即绿色贸易 ,绿色壁垒下的国际贸易战略的绿化即绿色外贸战略 ,是 2 1世纪国际经贸与环境发展的三个最重要的特点和最基本的三大趋势。加入WTO在给中国国际经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 ,也将使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国际经贸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迎接绿色WTO带来的绿色挑战 ,我们必须实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战略。  相似文献   
5.
西方生态经济学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其中可持续性范畴、经济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理论、自然资本理论、生态服务理论是其最重要的范畴与理论。西方生态经济学在本质内涵、研究对象、研究主题、核心问题、研究范围及学科性质方面的发展对中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外贸结构存在着非持续性的弊端.构建以环境禀赋为基础的绿色外贸结构是外贸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的新思路.绿色外贸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对推进我国对外贸易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自然-历史观视角下的社会形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的四分法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奠定了科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是全面发展文明观的理论先驱,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光辉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马克思主义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的经济理论主要是按照工业文明的要求构建的,无论从理论范式、政策主张还是从实践结果上看都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理论应该是"绿色"的,经济理论应该按照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加以创新,即绿色化创新,成为绿色经济学.本文探讨推进经济理论绿色化创新的三个基本理论环节,即实施生态系统内生化、推进经济学核心价值体系转换、构建符合生态逻辑的循环经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早在1990年皮尔斯(Pearce)和图奈(Turner)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中,把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资本理解为人造资本,与之相对应,又提出了“自然资本”的新概念,但没有对其作明确的界定。1993年,皮尔斯提出用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人力资本来估算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皮尔斯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