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诞生于人类的交换秉性。文章以田野工作的方法呈现了转型时期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性市场的诞生过程,展示出宗教权威、政治权力与传统关系网络在这一过程中的建构性作用。由此认为,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制度安排,具有天然的社会文化维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起源的理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对当前的"市场转型"理论做出部分补充。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或社会为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理想,有目的的对人们施加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的影响,以期形成教育者所需要的思想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为达工作目标,需要通过激励机制,使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若干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日、芬、韩等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根据本国国情,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创新措施,在政府作用的发挥、创新路径的选择、创新体制的设计、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及创新保障措施和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一方面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必须着力解决在关键技术、科技投入、科技体系结构、创新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提出的"后哲学文化"理论,宣称传统哲学终结的同时提出了在后哲学文化中一个新的哲学形象.在罗蒂所倡导的这样一种开放、宽容、平等的"后哲学文化"中,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哲学家、科学、科学家及真理问题等失去了其"大写"的意义,随之我们的文化形态也发生了一种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古典经济学从“原子化个体”假设出发,认为人类的交换本性可以自发形成市场,因此市场的诞生是一个“原生”过程.本文以民族志的叙事呈现了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如何通过对集体记忆的改造使地方性市场的建构获得现实可能性,因此展示出市场的文化嵌入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由市场”范式进行了反思;并通过个案的细节解读对“集体记忆”理论本身进行移动程度的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文化互动与整舍是多元文化存在的方式之一。多元文化的互动从宏观层次上看,表现为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碰撞和交流,但将视角转向微观,民族地区文化互动则依赖于民族成员的个人行为选择。民族成员所处的日常情境因素与其个人意念相结合,所形成的实践感决定着民族成员跨族籍的实践行为选择,这种新的实践行为则构成了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互动的微观动因。  相似文献   
7.
李元元 《现代妇女》2014,(1):117-117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口语交际教学高效扎实,本文提出五点建议: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安全度;设置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发掘资料,储备知识;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拓宽思路,弘扬个性。  相似文献   
8.
2014年,吉林大学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开放活校"战略,"开放活校"成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引智工作作为"开放活校"战略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在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已经从助推服务的"催化剂"逐渐转变为带动引领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区的变迁模式似乎验证了社会学界关于"村落终结"理论的部分论断。本文以青海黄南州的吾屯社区为例,认为吾屯社区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使社区自身的乡土性格与文化传统在市场化力量面前得以延展,并成为推动唐卡艺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并由此展示出现代化语境下中国农村社区变迁的另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元元  张科 《民族学刊》2022,13(3):57-66, 144
涂尔干将神圣—社会理解为一种外在于凡俗—个体的强制性存在,自我的牺牲成为个体感知和进入社会的前提,以个体自我牺牲为特征的“集体欢腾”也因此成为涂尔干眼中通向社会的最佳路径;莫斯则暗示,“集体欢腾”所催生的亢奋、痴迷与狂暴会反噬个体乃至正常的生活秩序,因此个体注定不能通过这一路径进入社会,相反,保持人—神适度分离的“绝地天通”才是日常生活得以持续的保障;为化解与涂尔干的理论分歧,莫斯以礼物为中介,指出了“社会如何可能”的另一种答案:循环往复的礼物交换能够让“社会力”完全作用于个体,使社会的生产和持续得以可能。重现莫斯与涂尔干宗教人类学思想的理论分歧,有助于理解法国年鉴学派宗教人类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与理论延承,能够为准确解读《礼物》提供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