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人性问题,这个多年来被划定不可逾越的“禁地”,终经被冲破了。但是,究竟什么是人性,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人性理论?如果有,它与“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区别又在哪里?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应探讨清楚。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认识,就教于同志们。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首先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马克思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在阐述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异化,进而导致人的异化的现象时,揭露了资产阶级残酷压榨和剥削工人阶级的反人性的罪恶。在《哲学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王克千、吴宗英和陈珪如、邓纲忠同志,在一九八○年第四期《学术月刊》分别发表了《从哲学史看“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与《列宁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两文。这两篇文章虽然各有侧重,但却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点:不同意杨献珍同志《略论两种范畴的同一性》等文章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我们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很难成立:其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其逻辑和概念亦有不少混乱之处。为了使这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我们特将自己的一点看法写出来,以就教于王克千、陈珪如等同志。  相似文献   
3.
夏甄陶同志写的《实践的要素、特性与真理的标准》、《再谈实践的涵义和要素》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夏文),对于哲学界深入探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尤其是实践观方面,是起了推动作用的;其中不少观点是很有启发性的。但是细读此文,又感到它所集中阐述的关于实践目的的观点难于苟同,因此,不揣冒昧,想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向夏甄陶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学术理论界,最难做的工作恐伯要属编辑了。一个研究人员,虽不能说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但不愿写的东西他可以不去写,这一点是基本上可以办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虽不能说愿意讲什么就讲什么,但不愿讲的东西他可以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这一点基本上也可以做到了。而我们的编辑呢?按理说选用什么稿件、编辑什么文章是他们最起码的权利,然而在不少情况下这起码的权利却没有得到保证:明明自己不愿意编的东西,也必须硬着头皮去编;明明没有什么新意的文章,也必须违心地去用。据说这一切都是“政治的需要”。这种实际上被剥夺了自主权的编辑还称得上真正的编辑吗? 编辑,这是一项两头受气的工作。在学术理论研究没有纳入法制轨道的情况下,上级机关任何一位领导人的意见都可以成为必须执行的“绝对命令”。你不服从吗?对不起,轻则  相似文献   
5.
改革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和正在造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尤以亿万群众观念上的变化最为明显。眼下,人们议论最多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就是突出的表现。那末,对于这种人人关心个人物质利益的情况如何进行道德评价:它是善的还是恶的,抑或是非善非恶的?它是值得褒扬的还是需要抑制的,抑或是应该批判的?一句话,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呢?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五月十二日,王若水同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实践的目的是衡量实践成败的标准》一文,阐述了他对于“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实践的成功或失败”问题的基本看法。今年二月十二日,王若水同志又以《认识论不要忘掉了人》为题(此文见  相似文献   
7.
“意识创造世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命题,在什么意义上理解才是正确的?弄清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意识创造世界”,按照通常的理解,是用以说明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究竟有多大,是否可以大到“创造世界”的程度呢?这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循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是人们用来互相称呼的一种方式,由于中西方社会在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和亲属关系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亲属称谓语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缺失现象。本文就文化缺失现象对亲属称谓语的英译的影响,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解决文化缺失下亲属称谓语的英译问题,并提出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术贵在自律。原来我统编的《承德民族开发史》、《承德民族历史与建设文化大市学术论坛文选》两部书中,将辽史陪衬神话传说放在信史前头,并对墓葬遗址一一对号,将承德市马盂山说成契丹族发祥地,显然歪曲了辽国历史,故在我统编的《承德古代史》一书中,加以澄清,清除了造伪讹误。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话语视角认为话语分析不应只关注言语层面,而且也应关注图像、声音、动画等其他构成意义的符号系统。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11深圳大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旨在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用达成意义潜势,从而提高人们对多模态话语识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