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侗族旧称“侗僚”、“侗家苗”,自称“甘”。为我国南方以农耕为主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区及湖北西南部分县境内。共有251.4万人(1990年)。侗族村寨一般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于平川大坝较少,故在建筑上就表现出富有民族色彩的特点。一走进侗乡,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廊檐相接的干栏式民居;山坡路边风格迥异的凉亭;楼廊毗连,重瓴联阁的风雨桥;密檐叠塔,气势恢宏的鼓楼,形成侗寨建筑艺术绚丽和谐,浑然一体的雄伟景观。古老的侗乡山寨,流传着“无  相似文献   
2.
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中国较早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在食风食俗、烹饪技术等方面自成体系,并不断融汇国内外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及汉、满、蒙等兄弟民族烹饪技法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食品,享誉国内外。本文从民族学、历史学及宗教学等角度,对回族饮食观的形成、发展和特点进行探索。指出回族饮食观萌于唐宋,形成于元代,明清以降日臻成熟,几乎是与回回民族同生共长。其核心为饮食禁忌和养生食治之道。而特点大致有三:认为饮食的选择取决于食物本身的“摄生”和“卫性”,尤其强调“卫性”,注重禁忌;饮食上主张适中不偏,坚持“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的原则;视尊老爱幼、热情待客、施舍济贫、讲究礼仪为美德,注重饮食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杜倩萍 《西域研究》2014,(3):104-110
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釆用文化传播模式分析方法,透过对屯垦的历史记忆,撷取高昌文化圈之形成和辐射;诸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交融与变迁;养蚕织绢、纸张及印刷术、汉文书籍、建筑艺术等在西域地区的传播及交融;同时,西域棉花、果蔬等栽培技术和马驴骡等驯养方法及音乐舞蹈传入内地等实例,进一步阐明屯垦(当然还有其他各种途径)对汉族与西域地区其他诸族文化互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略论西部大开发中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视生态、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突破口。而民族生态博物馆是进行环保教育和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我国具备大力发展民族生态博物馆的诸多条件。加强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不仅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使社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并且将成为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基地 ,从而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现代户外民族博物馆是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作者简扼地分析了我国现代户外民族博物馆的类型、特色及大力发展此种博物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杜倩萍 《民族研究》2002,(4):103-104
经济人类学是由人类学和经济学两门学科交汇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属于人类学的一个复杂 ,民族众多 ,文化习俗各异 ,如何制订适合西部地区民族特点和区域的具体情况的发展计划 ,以加速西部各民族的发展 ,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 ,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巨大挑展。我们也希望 ,《经济人类学》再版时 ,能够反映更多的中国案例和理论研究《经济人类学》简评@杜倩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