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   
2.
柳宗元是诗、文兼擅的文学大家,然在唐宋时,其诗歌和散文的接受命运却截然不同.这表现为:在中晚唐和五代时,柳宗元主要以散文闻名,其诗歌处于默默无闻的境地;在两宋时,其诗歌和散文出现接受的分野,有着不同的接受轨迹,他的散文在北宋立国之初就迎来了接受史上的春天,而他的诗歌直到北宋中期的苏轼才"发明其妙",同时,对于柳文和柳诗的历史评价也存在着诸多相异之处.作为同一作家的诗歌和散文,却经历了不同的接受命运,这是文学史上比较独特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接受语境.  相似文献   
3.
杨再喜 《兰州学刊》2009,(11):206-208
南宋中兴诗人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是柳宗元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陆游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引禅入诗,在诗中表现出相同的意境;其二,相似的诗歌题材和艺术风格;其三,对柳宗元诗歌的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上述三个方面是中兴诗人接受柳宗元诗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是柳宗元接受史上最寂寞的一页。此时的柳宗元作为一个平常的已故文人已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可谓知音寥寥。杜牧、司空图的观点和以刘?《旧唐书》为代表的官方史书的复杂态度,均对后世读者对柳宗元的接受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合近五年来我校统战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提出我们应与时俱进地,切实做好学校统战工作,充分认识统战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做好高校统战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上,往往缺少对小说本身艺术规律的探讨,而以史学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尺度。古代小说与史学关系的演变、史学意识对古代小说观念的渗透、古代小说与史学在艺术质素上的相通、创作主体的史学思维、接受群体的审美心理五个方面,则是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理论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充分肯定了读者在文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领域。柳宗元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学家,其作品接受史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柳宗元的接受史进行研究,是一门有着丰厚内涵的课题。在走向柳宗元接受史研究的进程中,须掌握相关的理论,洞悉研究的现状,做好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具有崇实黜虚的民族特征,表现在对史学“实录”意识的接受。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在接受史学“实录”意识的历程中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再喜 《兰州学刊》2012,(12):58-61,66
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观与其文学的传播经受紧密相连,这在北宋和南宋理学家的接受视野中尤为明显。在北宋,理学家们由于在文、道之关系认识上的偏颇和受"道统"观念的影响,大多对柳宗元持批判的态度,反对当时习以为俗的"韩柳并称"论。到南宋时,理学家们借古文来弘扬道义,文与道的关系进一步融合,柳宗元的文学地位随之提高,进入了与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并称的"文章四大家"之列,已具备了明代茅坤提出的"唐宋八大家"的雏形。柳宗元在两宋理学家接受视野中不同的境遇,说明了一个作家的文艺观是影响其文学传播接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