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觉资本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表面上看,这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运动。别一种后现代主义指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主要发生在学界;别一种资本主义指的是自觉的资本主义,它是一种新的管理经营模...  相似文献   
2.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将老子的哲学之“道”转而视为审美之“道”,从而对中国传统美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于天地大美的推崇;对于审美心胸的推崇;对于无用之用的推崇。他的这些论述,无不对今天中国美学史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学校美育课程应是一组课群,而不是一门课程.这些课群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小学至大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又包括学校第二课堂;它既包括活动类课程、赏析类课程,又包括理论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它的内容既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类型的人类艺术经典作品,涉及到青少年的艺术能力培养,又涉及到美学、美育、艺术史、艺术批评、审美文化等基本知识.小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感性教育(敏锐感知,激发情感与想象);中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趣味教育(在审美赏析中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大学阶段美育课群的目标设置为人格教育(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塑造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艺与高雅文艺的相互关系问题,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今天这样吸引着研究者们的注意力,关于它的诸种看法,也从来不曾象今天这样如此尖锐冲突。它就象一个巨大而危险的漩涡。不仅将理论家们卷入其中,而且将作家、艺术家、欣赏者甚  相似文献   
5.
许多评论家在分析美国计划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时,总是将石油作为其开战的一个动机。但是,那些战争的决策者们更关心的远非经济因素,而是意识形态和策略上的考虑。布什政府中就充斥着这样一批决策者,他们长期以来力主美国应该运用其绝对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根据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模式来重建世界。  相似文献   
6.
西方现代女性主义由于自身理论上的缺陷和实践上的偏颇而陷入困境。代之而起的解构性后现代女权主义在"除旧"方面,亦即在挑战西方占统治地位的男性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和话语模式上多有建树,但在"布新"方面则乏善可陈,几乎没有提出多少富有建设性的替代方案。此外,对"话语"的痴迷和对生态问题的漠然,也使它无力回应生态文明时代所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建立在过程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女性主义具有前者所阙失的多元、生态、和谐和共同创造的维度,特别因其与中国文化的深度契合,能够成为一股促进世界转变的积极力量,从而在生态文明时代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7.
袁枚是我国清代著名的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代美学大师。在他的美学思想中, “情”是一个基本而核心的范畴,在他对于“情”的界定与倡导中,他不仅提出了其重要的 美学主张:“性灵说”,提倡创新与变革,更对当时文坛与诗坛上风行一时的复古主义、门 户之见等保守落后的美学主张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时至今日,袁枚的这种批判仍不失为一 种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美学史这座百花园中,近代理性主义美学几乎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在这一时期几乎完全没有在任何名目下论述过美学问题。”著名英国美学史家鲍桑葵在《美学史》中的这段话颇具代表性。如果这话是正确的话,那么要写出一篇讨论斯宾诺莎美学思想的文章应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启蒙主义思想家特别是莱辛、文克尔曼、歌德等人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这说明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的存在确是不容抹煞的事实。美学史家之所以常常把斯宾诺莎理性主义美学置于视野之外,大约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就是把美与真、善割裂开来,以为美可以脱离真、善而单独存在。其实,美与真、善在人类精神世界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大追求,从柏拉图开始就把美与真、善  相似文献   
9.
老子之“道”的美学意义樊美筠北京师大哲学系严格说来,老子不能算是一位美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也不能算是一部美学著作,但是为什么讲中国美学史总要从老子讲起,总要提到他的《道德经》呢?这还得从老子的《道德经》讲起。所谓《道德经》,顾名思义,是讲“道”...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视域中的"自我"(self)问题是当代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构成。在解构现代自我,罢黜现在自我的中心地位和实体地位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发挥了摧枯拉朽的作用。然而在现代自我退场后,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来代替现代自我观?时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自我观?这方面解构性后现代主义鲜有建树,留下的仅仅是个"破碎的自我"。时代呼唤一种新的建设性的自我观。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机自我"或曰"过程自我"就是对这样一种新自我观的探索,所反映的是后现代主义在自我研究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与现代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实体自我不同,"有机自我"是一种开放的生成中的过程自我、一种关系自我和创造性的自我。这是一种有根的自我、一种为了共同福祉的自我。它与中国人对"自我"的理解存在着深度契合,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