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其庆译审对笔者的马克思认为‘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吗?——对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一段译文的质疑与重译一文作出了回应。李译审的回应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翻译那段德文原文中至关重要的一句话——Die Gerechtigkeit der Transaktionen,die zwischenden Produktionsagenten vorgehn,二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他对这两个问题提出的新论证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们都是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学者的用法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概念,被用来指称一种植根于西欧大陆并与东欧(主要是俄国)的马克思主义相对而言的马克思主义。徐崇温同志却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去涵盖那些70年代以后出现于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或流派,这种用法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即"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当前我国流行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把这一论述理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替,并把这种理解作为它的一个主要依据。我们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因为它与马克思在同一时期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的大量论述存在明显矛盾,从《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内容来看,马克思并没提出过"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而只提出过"三大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发展“五形态论”是我国理论界和史学界普遍流行的观点。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通常认为,“五形态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通过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有关论述,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提出什么五形态论,而只是隐约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即前资本主义阶段和资本主义阶段,再加上共产主义社会,整个人类社会表现为这三大阶段的依次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中的最伟大的成果。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以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485页)唯物史观的创立也不例外,也有“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它的理论来源。诚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史上,在自然观方面,既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又有辩证法的观点,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唯心史观却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创立以前,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没有任何积极成果,更不能因此而认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同这些积极成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以至唯物史观没有理论来源。然而长期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于20-30年代、兴盛于50-60年代的植根于西欧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走向衰落,而在英美这两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受压制从而少有作为的国家,却开始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或理论,并逐渐取代西欧大陆而成为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心地域.  相似文献   
7.
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中把哲学等同于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并用真正的实证科学指称从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出发去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考察方法,因而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而是真正的实证科学。至于我们现在能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这取决于我们对哲学概念本身的界定。俞吾金教授以海德格尔对于哲学研究对象和实证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为依据,将历史唯物主义说成是一种形而上学或本体论哲学,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曲解,这种说法无论从文本依据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都是不能成立的。俞吾金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对中央编译局《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相关译文作了修改,但他对译文的五处改译要么是画蛇添足,要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科恩从在一个分配正义占优势的社会中,人们在物质方面可能得到的利益大致上是平等的这一平等主义的命题出发,论证了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没有证明基于刺激的不平等是正义社会的特征,也没有确立被罗尔斯视为正义的不平等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9.
《莱茵报》时期使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什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莱茵报>时期使马克思苦恼的"疑问"是来自对经济问题研究的"物质生活关系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仅指"他遇到的物质利益问题使他对其当时信奉的黑格尔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产生了怀疑".这一"疑问"的解决不是在他得出第一个研究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之后,而是在他得到"总的结果"--"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之后.  相似文献   
10.
评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和“无主体过程论”段忠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阿尔都塞是西方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在60年代,他一反当时正在欧洲蔓延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马克思的一些基本观点做了重新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