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资本逻辑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运行机制,不同政治制度下资本逻辑有着异质特征,西方国家对资本逻辑的修正走过曲折的道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逻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看到,无限追求价值的资本逻辑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因此,中国有必要修正资本逻辑,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宏观调控、政府监管等方面作出努力,以达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和谐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物质资源有限性和人类物质需要的无限性的矛盾,只有通过人类不断创造的活动,对有限的物质系统进行无止境的创造,在客观上达到无止境的利用目的.这种物质系统有限与创造无限的观念,对于我们克服物质资源危机,不断地发展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物质的观点不能成立。物质是实物,其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活动。认为实践是物质,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引起混乱。用"实践物质论"代替"实践活动论",实际上是用物质的属性取代人的能动性,恰恰是对实践的否定。  相似文献   
4.
沈晓珊 《浙江学刊》2003,55(3):163-166
最广义的实践指人的活动与社会生活 ,实践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应不断对实践形态的发展作新的概括。本文提出智力实践、信息实践、虚拟实践的新概念 ,以期引起学术界讨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和就业压力的影响 ,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实用性的倾向。我们应该反思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从而培养出具有哲学素质 ,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的高素质人才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认识源泉的双重涵义沈晓珊对认识的源泉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大家非常熟悉又普遍接受的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实践不是认识产生的源泉,认识对象才是人们认识产生的源泉,实践是人们的认识产生的途径。对于...  相似文献   
7.
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时代,人们在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是十分自然的。“趋同论”者运用比较方法得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趋于同一”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根本错误的。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的比较方法?“趋同论”者的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他们的比较方法失足在哪里?这些就是本文将要着重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鼓舞"作为广东连南瑶族的"文化记忆",其传承的意义不容小觑.因生态因子、社会转型、外来文化侵入等原因,造成"无人可传"的现象.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传承,只有将"传承人"的视线转为儿童,给予他们更多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机会,"长鼓舞"文化才会"永葆青春".笔者以结合连南当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舞蹈专业编创的方法,以及通过学校教育传播为途径,浅谈长鼓舞保护和传承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十九世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在经历100多年后,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变化,不仅有利于认识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也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否定之否定规律适合于事物自我完善的运动,是事物自我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不能作为事物发展的最普遍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通过发展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一物对它物的否定。发展是一个从纵向来看由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从横向来看则是由点到面的辐射过程。只要是有利于事物向有序化、复杂化方向的运动都是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