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2.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3.
孔子一生对《周易》的态度发生过重大变化,但是其筮占观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重德轻筮”。在《周易》由筮占之书转换为人文化成之书的过程中,孔子为关键人物。原因在于孔子“老而好《易》”,他一改春秋时期人们利用《周易》的筮占之用关注个人吉凶祸福的价值取向,学《易》只在于“求其德义”,以期“无大过”而已。孔子“常自筮”为不争的事实,但与其学说基本精神不相违背。  相似文献   
4.
王国雨 《国学学刊》2021,(1):13-20,141
"凡物之质曰素"、"凡物无饰曰素"乃是"素"字重要的引申义。《毛传》训《伐檀》中"不素餐兮"之"素"为"空",应理解为"无肉相佐为空",而非"无功而食禄为空"。在"素餐""、素食"语义转换过程中,孟子的诠释对后世发生了极大影响。通过对《伐檀》之"素"义的《诗》学个案考察,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唯有把握经典之脉络义,方可寻得经典的意义生长点,从源头处看清经典诠释史上义理空间的展开过程。  相似文献   
5.
孟子的确“长于《诗》、《书》”,但赵岐“通五经”之说并不确切。在孟子眼中,经典文本乃是王道实录与仁政典范。如果说苟子从经典中读出了“隆礼”一词,孟子则从经典文本中读出了“王道”二字。孟子评述经典的著名命题和对《诗》、《书》的称引均能鲜明体现这一点。而孟子所提出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等经典诠释方法与其诠释实践完全一致,是其以自己的思想系统契入经典世界时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6.
7.
对《诗·周南·关雎》篇主旨的解读从先秦以来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早期儒家从情感与礼义之关系角度,以“以色喻于礼”评论《关雎》主旨;汉儒则认为《关雎》体现着“后妃之德”,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的教化典范意义,将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帛书《五行》联系起来,对历史时期相关论述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早期儒家和汉儒关于《关雎》主旨的评论看似颇有分歧,实际上则是内在一致的:“以色喻于礼”之论,是对《关雎》将生命意义上的男女恋情升华和规范为伦理意义上的夫妇之德的肯定;而汉儒对《关雎》具有“风天下而正夫妇”之政教意义的肯定,不仅与早期儒家夫妇伦理观念相一致,而且与早期儒家《诗》学观一脉相承;恰当理解《关雎》诗旨,才能有效解读其蕴涵的礼乐教化与美善之德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又是前者的目的,两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诠释其大众化内涵,能够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9.
吴荣曾先生《〈左传〉与孔子》一文认为,《左传》中有关孔子言行的记载,“不论何种情况,都很难将其作为研究孔子的原始材料”,并通过对《左传》中五例相关材料加以论证。然而吴文之例证是有疑问的、不充分的。有大量证据表明,《左传》中的孔子言行是研究孔子的可信资料,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10.
王国雨 《船山学刊》2009,(1):111-114
《左传》中记载孔子言行共三十余处,学术界对其是否为研究孔子的可靠资料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将其与《论语》中的记载比较研究后发现,《左传》中的记载所反映的孔子重礼、崇德、慎辞、博学的思想特征和形象与《论语》中的孔子形象并不矛盾,许多言语和事迹可以和《论语》相印证,可以看作是研究孔子的可信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