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清涛 《理论界》2010,(7):25-27
人本质的探索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成为推动马克思学说展开的根本动力,而探索与揭示本身:对解放本质的积极肯定——对异化本质的批判——对现实人本质内在矛盾的揭示构成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对人本质的否定。在人本质的实现——人解放的现实道路的探索中科学社会主义得以确立,也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充分实践的前提下,"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才直接成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是古代八音乐器之一。笙的多声部有着与其他乐器不同的特点,并有创新意识,就这点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分析一下:笙的笙簧数量的发展;笙的和声的发展;笙乐曲的复调发展。从而论述笙音乐的丰富性,以及笙在多声部发展上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清涛 《社科纵横》2010,(2):120-122
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的准确确定是该理论体系严密科学性的根本保证。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都是从逻辑起点出发,严格遵循逻辑规则展开,逐个层次构筑起来的逻辑体系。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起点,全面发展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逻辑终点,而革命的实践则是贯通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的逻辑中介。马克思学说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和逻辑中介的准确定位是构筑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也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发展一脉相承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科学和历史交流如绩,铸就唯物史观之“轩辕”。当马克思概括唯物史观中的科学结论时,他总是将其转换为历史对象来处理;当马克思建构人类社会的历史观念时,他总是将其转换为科学对象来把握。科学和历史是马克思架构唯物史观的两条主线,然而,二者在旧的形而上学那里并不相容。知性思维的成果是科学,科学所能得到的确定性结论是永恒的,处在时间之外,根本拒绝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而历史,因其在时间中展开,打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禁忌。传统形而上学只能发现科学,而不能发现历史——历史是人的生存本身。马克思开启了一种新的真理观,这种真理已经不再是形而上学抽象概念意义上的真理,而是具体的现实在历史中的展开。因而,唯物史观成了科学和历史相统一的人类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学说是通过辩证法建构起来的历时态结构,这一结构按照历史顺序依次展开为五个层次,即精神辩证法基础上的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人本学辩证法基础上的人本质的异化和复归、实践辩证法基础上的世界的实践化和实践的世界化、劳动辩证法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历史辩证法基础上的原始共产主义与未来共产主义之间的矛盾运动,每一个层次分别从各自最初的抽象上升而成具体的形态,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各自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并共同构成马克思学说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科学判断,毛泽东思想之真凸显在毛泽东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中,凸显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把握中;毛泽东思想之善凸显在毛泽东的人类解放情怀和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上下求索中;毛泽东思想之美凸显在毛泽东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之中。“真”、“善”、“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毛泽东思想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魏连  王清涛 《东岳论丛》2011,32(2):79-83
厘清马克思学说同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学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马克思学说科学内涵的前提,是科学构筑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基础。科学的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建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新发展的动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科学性、革命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从其逻辑起点演绎出结构严谨的理论系统,逻辑起点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整个体系向前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因其逻辑起点的内在矛盾推动展开的,该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同时,这一对矛盾范畴的内在紧张与对立又规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性质和任务,逻辑地演绎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并且使其具有一定的适用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基本解决,新的矛盾逐渐凸显,这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新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说”受到严峻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要客观地承认“三大组成部分说”的历史合理性,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维度,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建构。本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结构体系的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内容,“三层次”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清涛 《统计与决策》2008,(11):163-164
文章从我国现阶段宏观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这一解释变量,利用局部调整模式,建立我国现阶段的货币需求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