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关于武则天同门阀士族斗争的性质、作用问题,在史学界曾经进行过有益的讨论。可是,近几年来,“四人邦”为了打击一大批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老干部,实现其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阴谋,在武则天身上大作文章。他们以古喻今,影射现实,大肆贩卖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猖獗,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恶劣影响。梁效《有作为的  相似文献   
2.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①,在我国封建制的形成中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史籍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②,说明赋税制度的改革是紧跟着田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弄清税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其意义,不但对于秦孝公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研究有裨益,对于封建制度的形成、封建  相似文献   
3.
东晋自元帝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都建康建立政权,至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420年)为刘裕取代,历经十一位君主,一百零四年。这百余年是中国门阀政治的鼎盛时期。关于这期间的门阀政治、历史地位与演变趋势,学术界多有论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理论上过多地强调了阶级分析,在史实上突出:“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人寒人无寸进之路”的特点,在问题的研究上难免以点概全,有所偏颇。本文试图就门阀政治的几个重要问题谈一点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汉唐间的土地买卖,以及与此相连的封建土地所有权问题,历史上就有争议,至今仍然意见不一。较早的争论出现于马端临《文献通考》。该书评论唐朝均田制,引了叶适的一段言论:“要知田制所以坏,乃是唐世使民得自卖其田始。……唐世虽有公田之名,而有私田之实……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马端临说:“水心言唐方使民得立券自卖其田,而田遂为私田。此说恐未深考”。他认为“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民得以自买卖田土矣”。两人都把土地买卖与土地所有权联系起来,但在时间上看法不同。解放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中,再次碰到这个问题。一些同志指出:“根据经典著作的指示,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实,土地买卖可以作为衡量土地所有权的标尺”。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不过是一种“诡诈的买卖”,它“不但不能证明‘自由的私有权’的建立,反而意味着在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以土地所有权的丧失而换取使用权为其特征”。更有同志提出:“所谓经过买卖的私有,只是在封建法律下被承认的,而法律是统治者所订”,因而认为土地所有权“在专制封建主义的中世纪‘就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权’——封建的土地国有制”。这里的分歧就不仅涉及汉唐时期(乃至封建社会)土地买卖的性质、意义,而且关系到对封建土地所有权的理解了。本文试图结合汉唐间土地买卖的事实,对“封建式的私有”谈点粗浅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赋税名目颇多,诸如“田租”、“刍稿税”(土地税及其附加税之属)、“口钱”、“算賦”(人口税)、“租六畜”(牲畜税)、“市租”(营业税)、“占租”(工商户的财产税)、“算缗钱”(相当于金融税)、酒税、关税,以及盐、铁、海租等山海池泽之税,因文献足徵,考订亦详,多数都已有结论,或无大的异议。惟“更赋”、“貲算”、“户赋”的文字记述相对疏略,以致后世理解各异,且说明亦不甚了了。因它关系到编户齐民特别是自耕农户的封建负担,影响着农民生计,颇有探究的价值。笔者不揣翦陋,略陈一点管窥之见,供专家讨论,俾求得教正。  相似文献   
6.
唐朝中叶前后,即开元(七一三——七四一年)、天宝(七四二——七五五年)之前和之后的土地所有制关系是史学界多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已经取得不少的成果。譬如均田制的研究、敦煌户籍和土地文书的考释、唐宋时期的庄田等专题的研究都有相当进展,为探讨这个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有利基础。本文试图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唐中叶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特色及其意义略陈一点窥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的硕儒、爱国志士顾炎武(1613~1682年)是近数百年来卓越的进步思想家之一。在宋明理学占居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虚、僵化,知识沉沦的时代里,他“拨乱涤污”,“综核名实”,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为学宗旨,开一代新风,在学术思想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为人所崇敬。炎武之学“体大物博”,论著繁富。清代学者每多发出“书之精微弗能尽也”(《日知录刊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