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哲学论纲     
为顺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主张和继承尚中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建立中哲学。中与矛盾一样是普遍存在的,它有自己的形成原因、基本性质、基本规律、基本作用。还有与中相关联的通过认识中、利用中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中哲学要求人们重视中、坚持中、用好中。中哲学出现的意义之一是它可以成为中国哲学登场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人的本质的讨论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片面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单纯地从人的对外关系(即外部矛盾或外因)的角度去看待人的问题,这不利于人的本质的揭示。所以,重新谈谈方法论,并从外因与内因、社会与个体、环境条件与物质本体(或物质基础)的统一中去考察人的本质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关于直觉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学术界对直觉问题的探讨,笔者对直觉的本质进行了反复的思索,现将思索的结果整理成文,以求教于专家、读者。 1直觉的本质与人的认知定势紧紧相联,是人的认知定势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所谓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苏联定势心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心理学家乌兹纳捷认为定势是一种整合。人的心理是一个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系统。人的心理之所以能够成为这样一种动力系统,是因为存在一种自我组织功能。这种自我组织功能是一种对内部的各种反应模式、对内部的各种心理模型、对所接纳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艺术生产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依据皮亚杰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建构理论去考察,艺术生产是由社会生活反映到艺术家头脑中“由外向内”和艺术家把思想感情表现出“由内向外”的同步逆向作用的过程。作者运用现代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更深的层次上证实了艺术生产是一个人和自然变换物质的同步逆向过程。这一过程除了发生在人脑第三机能联合区外,还发生在精神性艺术形象的物化阶段,发生在作家艺术家身上自然力运动的过程中。并指出:物化阶段是艺术生产必具的阶段,物化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物质变换”的延伸,艺术产品也是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5.
论“无”     
“无”作为一普遍适用的哲学概念.有能够成立的逻辑根据、事实根据和历史根据。“无”中有“有”、“无”能渗“有”、“无”能化“有”、“无”可以被想见是“无”的重要性质。“无”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科学地认识“是”的内涵。有助于凸现对立统一规律的普遍适用性,有助于人们直面“无”。使“无”中包含的“有”得到保存.有助于促进从“无”向“有”的转化,促进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大纲     
本文作者近年来发表的论文有《浪漫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文艺》(载《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关于艺术的根本特征》(载《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试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逻辑起点》(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4期,《新华文摘》1894年第10期),《意象与艺术细胞》(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关于艺术系统的分析和思考》(载《当代文艺思潮》1984年第4期),《论典型与意境的异同》(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基石》(《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第五卷,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等。以上论文反映了作者构思《文艺学大纲》的部分主要观点,读者在阅读此大纲时,可参阅上述论文。  相似文献   
7.
吴珍、袁静雅、叶倩如是苏叔阳在《故土》中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从她们的风貌和经历中,读者可以“窥见我们的时代,窥见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系统论方法对吴珍、袁静雅和叶倩如进行一点思索,我们对此就会有更加真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艺创作、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问题,都与对于艺术思维的理解有关。因此,有必要对艺术思维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择取艺术思维领域中的一个问题——艺术思维的构成,谈点粗浅看法。 1有那么一种传统观点,认为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 《辞海·哲学分册》:“形象思维”又称“艺术思维”,就是艺术思维。别林斯基说:“诗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高尔基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法捷耶夫说:“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考”。王朝闻说:“形象思维是通过作家创造性的想象对生活的现象加以集中和概括”。具体说法不一,实质却一样:艺术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可以划等号,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9.
统一哲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有其构想:作为对立统一体的“ 是”、“ 在”、“态”、“ 识”所构成的系统.这个构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成为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题目.本文拟就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主体、内涵是什么等问题,提纲挈领地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要对中华民族精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注意到四个方面的问题:独特性、普遍性、传统性和进步性.(一)独特性.所谓“独特性”,指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具有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特色.毛泽东说:“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