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本能地推动了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现代性的过度膨胀。全球性生态危机是追求现代性的“自然”结果,而全球性生态危机呼唤马克思生态正义的“拯救之手”。全球性生态正义不能仅仅停留于“话语讨伐”。要实现全球性的生态正义,超越现代性的“阿克琉斯之踵”,应重估自然价值,增强全球性生态正义意识;改变异化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生态利益关系;依靠法制规范生态权利与义务关系;超越制度藩篱,实现全球对话与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创造超越现代性的新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实质上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能否被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接受、认同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是影响我国政治体系在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运行的基础性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认同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家庭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而要建立和谐家庭,做父母的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其次要处理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最后要大力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努力实现社会风气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化发展的可深入性、可否定性和可持续性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自体与他体以及自体自身的关系,现实与历史和未来的关系等三个维度揭示了精神文化发展的主体诉求和价值意蕴.其中,可否定性是精神文化发展的核心、灵魂和动力,它直接决定着可深入性和可持续性的深入发展.可深入性为可否定性提供了否定的对象、基础和源泉,为可持续性提供了历史的现实环节.可持续性反过来也作用于可否定性和可深入性.只有可持续性得到切实保证,可否定性才会得以保存可否定性产生的成果,又可为可深入性提供时间保证和进行空间.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西方宗教和文化也在不断冲击着我国的宗教和民族文化。东西方宗教和文化领域里的博弈日趋激烈。继承和发展我国追求社会理想的文化传统,保持我国宗教信仰的民族特色,努力实现我国追求社会理想与宗教信仰自由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新的时代课题和社会诉求。  相似文献   
8.
董伟武 《创新》2015,(2):87-91,128
近年来,广西人民政协完善了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等既有协商形式,创新了专题协商、界别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协商平台,开辟了网上提案、网上议政、网上论坛等网络协商民主实现形式,但也暴露出发展后劲乏力的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形势下,广西政协协商民主实现形式拓展需要结合广西实际,融入"国家治理"理念,重塑广西政协既有协商民主实现形式,强化广西政协协商民主平台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广西政协网络协商民主实现形式拓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一种社会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我国高学历人群的自杀问题已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疾病的影响;家庭原因的诱导;学习压力的影响;情感问题的影响;就业压力的诱导。针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注意健康的人格培养;减少渲染自杀情绪、自杀的气氛;加强学校对自杀的危机干预。以此来减少高学历人群中的自杀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