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论述了法制现代化与民族法文化素质的关系,认为我国现阶段法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内在矛盾,是先进的法律制度与民族法文化素质落后的矛盾。针对我国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些有法不依的混乱和无序现象,侧重从民族法文化素质的缺失和匮乏来寻找其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认为除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之外,还必须把法文化建设贯穿到社会物质生产生活过程中去;使法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同步发展,互相促进;把法文化建设提升为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性工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拓多种法文化信息传递渠道,营造浓厚的法文化氛围;创立有中国特色的法文化教育学科,使法文化教育步入学科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培养大量合格的法学理论人才和实务人才,充分发挥其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以加快全民法文化素质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富民”理想在我国古已有之,由于我国历史上一直奉行的家族财产共有制,强化等级秩序,剥夺卑幼行使财产处分权,否定个人对财产的所有权;强化对土地的控制,妨碍土地的自由买卖,抑制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BOT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投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它也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利用本国私人资本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由于BOT具有极大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将严重影响到BOT投资方式的有效利用。因而着力打造政府信用是BOT安全运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在 ,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无法可依的局面。但有法不依的情形仍然普遍存在。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人们法治信念的缺失可以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有必要深入剖析当代中国法治信念缺失的社会历史成因 ,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改良传统法律文化 ,弘杨现代法治精神 ,提高立法质量等方面确立和加强人们的法治信念  相似文献   
5.
法律本科生团队式司法实践模式由法律本科生经过选拔训练,直接为当事人提供代理出庭、代书法律文书、回应法律咨询等服务,实现了法律教学与司法实务的无缝对接,增强了法律实践教学的真实性,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推动法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和推广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妇女就业是妇女自身解放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其实现的程度还关系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深入分析妇女平等就业的理论基础,了解当前我国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制定专门的禁止妇女就业歧视法提出构想,对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可能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词是中国古代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裁决判定书。从留传的历史资料看,中国古代许多判词写得文采飞扬、辞藻华丽,且引经据典,工整对仗,使得本应严肃的判词显得文法(理)兼容,词情并茂,充满了浓郁的文学色彩。这种现象固然受惠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达和唐代文风的浸润,但其直接动因还在于开科取仕制度对判词写作的重视。古代判词的文学化倾向使之成为一种文学题材得到后人的承继。回眸其历史文化内涵,对于我国当代司法文书制度的改革或许存在某些可能的效用,特别是对于借用中国本土资源促进法律与文学运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