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育。如何有效地优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我在物理教学中,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寓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于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编辑的定位取决于办刊方向对于稿件及期刊质量的要求和职业化对编辑业务的要求;也取决于编辑对自身工作的界定及业务素质的内在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能仅局限于一般性编辑业务,应主动从事科研工作,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刊文质量,同时要注意不能取代专家审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论语·泰伯》中的第九章“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译注提出疑义 ,探讨了疑义产生的原因 ,指出疑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后人“断句”错误 ,文章还指出 ,译注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 ,才能得出合乎作者思想体系的译注。  相似文献   
4.
从1938年4月到1945年7月,闻一多先生在云南度过了整整8年岁月。8年间,尽管环境艰苦异常、生活困顿不堪,但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作为斗士,闻一多先生的人生都是多姿多彩、成就卓著、光芒四射的。在1943年以前,作为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闻一多的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上。闻一多给中文系学生讲授“易经”、“诗经”、“楚辞”、“乐府诗”、“庄子”、“尔雅”、“唐诗”、“上古文学史’:等古典文学方面的课程,同时还讲授全校各院系学生必修课“国文”。由于讲解精深新颖,闻一多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在教学外,闻一多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古典文学研究工作,撰著了《楚辞校补》、《庄子内篇校释》、《乐府诗笺》、《伏羲考》、《神话与诗》等著作,其中《楚辞校补》1943年获教育部学术论著二等奖。闻一多的古典文学研究方法新颖、功底深厚、见解卓绝、成就杰出。对此,闻一多的学生、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这样评论说:“从纯学术的观点看,大多数的文史学人都公认闻一多是用西方方法和多学科工具,配合传统训诂音韵考据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最富创意最有成果的典范。”(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83-184页)1943年后,闻一多的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百物奇缺,全家的生活陷入困顿之中,闻一多不得不为全家的日常生活而劳苦奔波;另一方面,随着时局的变化和个人思想的转变,闻一多转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昆明地区的民主运动中。从物质生活来说,在抗战后期,由于供应短缺和通货膨胀,昆明地区的教授和其他劳动阶层一样,生活上陷入清苦贫穷的状态之中,而闻一多家由于家口较多(全家共有8口人),其生计更为艰难。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闻一多靠挂牌治印和到中学兼课来解决全家的生活困难。关于当时的生活困难情况,闻一多曾在一封家书中作这样的记述:“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关于闻一多到昆华中学兼课的来龙去脉,何炳棣作了这样的回忆:1944年春,何炳棣在联大新校舍遇见闻一多,言谈中何炳棣说起自己在昆华中学兼课事,说学校为自己提供了一间住房,条件较好;闻一多说自己住到乡下本为躲避日机轰炸,进城往返20多里很不方便,如果昆华中学能供给两间房子,他可以考虑去兼课。何炳棣将闻一多的意愿告诉了昆华中学教务主任李埏(著名经济史学家、云南大学教授,时任云南大学文史系讲师兼昆华中学教务主任),李埏和校长徐天祥十分欣喜,将昆华中学原作医务室的小楼房屋全部提供给闻一多全家(在西仓坡联大宿舍建好后,闻家搬至西仓坡教师宿舍居住),并给予专任教师的待遇,报酬是每月1石(100斤)平价米和20块云南银币“半开”(两个“半开”合一个银元)。何炳棣回忆说:“这20块‘半开’是我们一般兼课的人所没有的,银元在当时是非常‘顶事’的,更何况闻先生已开始以篆刻收入补家用,所以那时闻先生全家的生活并不是像一般回忆文章所说的那么困难。”(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第183页)关于闻一多挂牌治印事,1946年联大学生自治会编印的《联大八年·闻一多事略》这样说:“自湘桂战争失利后,昆明生活程度,一日千里,高于全国。先生薪给有限,家庭负担甚重,乃不得不日以继夜代人治印以博升斗,但闻先生操守极严,有所不为的,好些以贪污或杀人起家的权贵重金请他治印,都为他严词拒绝。”在这一时期,闻一多所刻印章达数百方。从民主活动来说,闻一多是抗战胜利前后一段时期大后方著名的民主斗士。闻一多的民主斗士历程始于’(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5.
对《论语·泰伯》中的第九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的译注提出疑义,探讨了疑义产生的原因,指出疑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后人“断句”错误,文章还指出,译注应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才能得出合乎作者思想体系的译注。  相似文献   
6.
我校土木与建筑学院在原建筑工程系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院系合并,专业调整,现已建成土木工程、建筑学、给排水工程、工程力学4个专业,10个教研室,学生达千人以上的大院,但由于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与其他重点院校的同行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为了加速发展,院党总支本着团结奋进,求实开拓的宗旨,加强并改善党总支的领导,带领全院教职工努力拼搏,励精图治,开创出新局面。一、建设团结、高效、廉政的领导班子院党总支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院系和教研室及实验室党政班子组织健全,团结协作,认真贯…  相似文献   
7.
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1899-1946年)的一生,虽然如流星般短暂,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术史和民主革命史上、他却留下了自己耀眼而永恒的光辉.闻一多先生人生的后期岁月,是在当时偏远艰苦的边陲之地云南度过的.在云南的8年岁月里,闻一多先生经历了炼狱般的人生磨难和蜕变,最后舍生取义,走完他壮丽多彩的人生旅途.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具有专业性。进入 2 1世纪 ,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必须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文章由此提出了加强 2 1世纪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宋代条约考     
条约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中后期,到了两宋,其使用已经非常广泛,涉及内诸如地方行政、科举、赋税征收及边疆事务管理等方面,并且已经形成严格的制定程序,包括提请、看详、审批三个步骤,在这其中,君主起着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教育。如何有效地优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我在物理教学中,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寓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于课堂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