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汪锋民族工作二三事文/许晨图/李仲魁汪锋(1910—)陕西蓝田人。1926年参加工作。1926年秋入团,1927年冬转党。建国后,任西北局统战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代理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西北局书记处书记,甘肃省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社会发展的程度越深,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加的密切,传统的档案承载方式变得不能满足新时代中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需要,那么有关档案的管理创新发展出了新的方式——电子档案的出现,这也标志了档案的管理发生了质的变换,只有对新形势下档案进行创新与科学的管理,同时也要转变以往的档案管理理念跟手段,发展创新档案的管理体系,帮助档案管理工作良好的发展,达到管理档案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3.
韧性乡村建设聚焦于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韧性能力、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挑战以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风险情境、制度结构以及理性行动三个维度探析韧性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并结合帕森斯AGIL功能模型从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的适应功能、乡村整体韧性的目标达成、多元化治理主体联动的整合协同以及数字技术赋能韧性乡村的模式维持四个方面提出韧性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厘清韧性乡村的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目标导向、行动参与者以及良性运作手段等核心问题。面对常态化风险的冲击和干扰,韧性乡村建设通过采取理性行动、发挥多元化主体联动以及全周期风险治理的优势,提升乡村在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韧性能力,以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2):126-127
《周易》在中国古代经学当中位列群经之首,作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象"思维在全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拟从"象"之来源、"象"之涵义以及"象"之作用这三个方面对易学中的"象"思维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5.
许晨  齐文杰 《理论界》2012,(3):128-130
《大宗师》是《庄子》内七篇中的第六篇,庄子在此篇中从多个层面对道进行了讨论,在庄子看来,任何事物都要依存于道而产生,依存于道而变化,最终也要回归于道。把握此篇中庄子的道论思想对于理解《庄子》一书的形上学思想以及成就自我的人生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征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结合资源补偿费的内涵,提出了一套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征方案,初步建立了与资源消耗量和资源优劣等级相挂钩的浮动费率计征体系。  相似文献   
7.
城镇基准地价主要是通过市场交易资料测算方法得到,在实施操作中因为地价样点的数量和种类繁多,往往会导致地价差异显著。本文以实际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为依据,对常用的房地出租、商品房出售和房屋买卖三种典型地价样点的测算原理和结果进行剖析,探讨其间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了SPSS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过程,选取了10个主要影响因子,对江苏省13个主要地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分和排序,进而从经济效益差异显著的3个区域苏南、苏中和苏北分别提出了土地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性货币市场作为货币制度特殊性的一个重要侧面,在中国近代的不同区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福州作为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行业特征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货币市场.其中,依靠民间信用,以木业为主要资金流向,形成了以"木票"为主要代表的区域性商业汇票.虽然是从传统商业汇票脱胎而生,但由于具备票据贴现的功能,使得木票真正成为了现代金融学意义上的商业汇票,比之中国传统商业汇票更加具有现代金融工具的特征,甚至具备一定的货币功能.笔者试图运用中日文史料,通过对福州木票的运行机制与货币功能的系统阐述,探讨其中的信用机制与金融创新,说明近代福州已经形成了初级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0.
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的综合印象。企业应符合各类公众的要求塑造一个立体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定位是企业形象塑造的前提。企业应根据不同公众的要求确定在不同公众心目中应树立的企业形象,再根据这一定位要求开展形象的塑造工作。本文从职工、管理者、顾客、社区公众、政府公众和媒介公众等方面,论述了他们各自对企业的要求,在形象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进行企业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