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围绕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新”在何处,展开了持续的讨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它所实现的变革.可以说,“新唯物主义”就“新”在:它抛弃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对象世界,引入了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世界或者说社会存在,并赋予其本体的地位,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变革;它抛弃了近代西方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范式,引入了生存论范式,实现了哲学探索范式的变革;它还具有改变世界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2.
从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有学者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确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率性之谓道”、“人皆可以为尧舜”及“仁、义、礼、智、信”,对它们进行现代阐释,克服其时代的和思想的局限,其现代价值就可以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平民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同样应该警惕平民主义的倾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虽然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却没有涉及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平民主义的色彩。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把农民现代化作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共产主义不仅是指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系列价值原则,还是引导社会存在超越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异己性走向自觉性、有序性和可持续性的社会改造运动。因此,仅仅把它理解为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理解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现实的个人”视野中的效率与公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晓臻  段木 《天府新论》2005,46(4):16-19
效率和公平无法统一起来,这在西方被称为社会科学中的"斯芬克斯之迷".其实,效率和公平的对立来源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人预设不能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人.按照唯物史观"现实的个人"之人本维度,效率在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公平在其终极意义上是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两者是历史地统一的,统一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6.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不能完全概括马克思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可以发现,他划分了社会资源构成及其配置、社会分层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文化观念结构四个方面,也区分了社会存在的基础性领域、主导性领域和附属性领域。马克思正是抓住了社会存在的主导性领域而揭示了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定位问题成为学术争论的热点.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可以看到,他抛弃客观物质世界的抽象,从处于具体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出发,重新阐释了运动、实体、时空、联系和真理等范畴,揭示了日常生活世界的本体、实质和性质,实现了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变革,开启了转向日常生活世界的世界观变革.  相似文献   
8.
尽管马克思坚决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可以说马克思拒斥的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方法,而非形而上学本身,而且马克思也有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思想。在马克思看来,存在就是“人的感性活动”及其构成的实践世界,社会构成其空间性,历史构成其时间性,整个时空的全部存在统一于“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其发展动力根本在于人在其感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超越性,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传统认识中,社会是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个人相对立的。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社会是标志人的社会生活空间的关系范畴,社会化是衡量人的社会丰富程度和社会普遍程度的范畴,人的价值的历史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构成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社会化还反映了其对特殊性和普遍性范畴的深刻思考。马克思的社会观既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具有积极的社会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文本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臻  温立武 《北方论丛》2008,25(3):117-120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实践是基础性概念,实践观是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对之进行深入的反思.其实,在马克思的理论探索中,实践既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感性活动社会历史展开所展现的日常生活世界,具有本体地位,还是马克思实践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