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近代中西哲学交流、传播史,我们发现英美等自由主义不易为中国所接受,而欧洲哲学则反是。若探究其原因,可从民族维度、时代维度进行双重考量。民族维度主要基于哲学的性质,时代维度则主要从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着手。我们研讨两种不同的哲学在中国传播的命运,乃在于为中西哲学文化会通尤其为马克思主义的"深层中国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中的《起土诀》篇可谓中国最早的大地伦理学。它不但彰显了道教"有机思维"模式,凸显了古人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的意识,而且还以各种禁忌和承负说的威慑机制唤起人们对大地的感恩之心,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人们对大地的伤害。在自然环境不尽人意的今天,经典中的环保理念无疑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以反叛、解构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极力消解"本体"之存在。因此,就表层而言,此与恪守"大道"之本体的庄子似乎无甚关联。然而,事实上,后现代对本体的消解所达成"物的解放",尤其"视角主义"对物的"多元"主义立场不期然地与庄子"齐物"之态度有着密切的"天然关联",此亦构成中西哲学文化对话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诗化哲学"的回归是西方后现代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此转向的"学理"原因之一是基于诗化语言特有的隐喻性.庄子哲学的特质亦在于其隐喻性,此与西方后现代哲学的"诗性回归"有着会通之处.其通约性主要表现为哲学与隐喻的关联、隐喻与真理的交汇以及隐喻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或许可以说,"诗性哲学"的回归凸显了深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关于"哲学终结"或"哲学危机"说,近年来不绝于耳。之所以有此观点,在于哲学日益脱离了自身轨道,走向自身的反面。具体说来,这种危机既有来自于逻辑实证主义及后现代哲学对形而上的"进攻",亦有来自于哲学学养偏狭、学科分化所造成的"派系"对峙;同时哲学的"非生命"倾向也是导致其处于危机的重要原因。当然,哲学不会终结,但必须回到自身的精神上来,即哲学不能丢掉形而上的追问精神,哲学须彰显"重返人间"的生命品质,哲学亦须有大无畏的孤往精神与"进取"意识。  相似文献   
6.
庄子对技的态度具有两面性:就人占有物之层面持否定态度;就技通往艺之层面则持肯定态度.对庄子的这种态度需做具体分析,就后者而言,庄子强调的乃是个体独特的"身体知识",是人与物的相互交融,在人与物的相互交涉下,人则进入道的境界.道的境界乃是顺从自然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德性和知识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始终把德性置于一种主体地位:儒家以德性为知识的根基,道家则经历了从知识与德性的对立走向知识服务于德性的过程,佛家通过"转识成智"来化解二者的对立.这种德性至上的价值取向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偏执.  相似文献   
8.
西方当代哲学所谓的转向和“终结”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的“超越”。尤其在“科技理性”一统天下时,以逻辑、理性为主宰的“僵硬”叙事风格遮蔽、阻碍了哲学所固有的创造性,而哲学本应该是充满诗意的“创造”。后现代哲学的转向的特征之一就是将诗意重新赋予哲学,让哲学在诗意中重新呈现出来,此“诗意”风格与中国哲人庄子有着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10.
当下,探讨"庄子同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会通"问题,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确实的,就外在特征言,庄子与后现代哲学存在着某种"形似",如二者皆含有非理性、反基础、反中心(非中心)等外在特征;就会通之可能而言,二者无论在智慧层面、学术层面及"科学"层面皆存在沟通之可能;就会通论题而言,二者在诸如本体论问题、哲学的言说方式(诗意之言)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乃至思维方式问题皆有"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