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化现象可以展示文化持有人群对其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建筑作为文化运行的重要产物,正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土楼是客家人从中部平原地带迁入南方山区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特有建筑形式,其中尤以福建的土楼最为典型和著名,而同样生活于山地的贵州苗族则多以干栏式的吊脚楼居住.福建客家土楼和贵州苗族吊脚楼两种山地建筑在选址上的风水讲究、用料上就地取材的方式和楼层房间的布局,还有通风、采光、保暖、抗震等方面独到的设计以及修建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技艺,充分展示了他们对所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背篼"为例。"背篼"是一群为生计离开农村到城市靠出卖体力谋求一点非农收入,用以维持家庭生活、农业生产、孩子教育等开支的农民。在城市中,"背篼"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中,有着自身明显的外在特征,他们所建立的社会网络是一种"同质群体"的圈子。  相似文献   
3.
“背篼”是一群为生计离开农村到城市靠出卖体力谋求一点非农收入,用以维持家庭生活、农业生产、孩子教育等开支的农民。“背篼”们每天在城市里劳动、生活,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但“背篼”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堵无形的墙,这堵墙根源于城乡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4.
“背篼”指一群来自贵州贫困农村地区在贵阳街头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他们进城打工是因为贫穷使农村产生了推力,城乡收入上的巨大差距以及城市对“背篼”的需求又使城市产生了拉力,这一推一拉便构成了“背篼”进城的动力。除了动力外,“背篼”在进城中面临着排斥力、动力与排斥力的合力成为决定“背篼”是否进城的最终因素。动力和排斥力不能精确量化,其大小依靠“背篼”自身判断。对于“背篼”而言,一般存在着动力周期,周期内,动力总是大于排斥力的,当周期结束以后,排斥力会逐渐超过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