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钟佩霖 《职业时空》2008,4(10):243-243
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因犯罪行为使被害人背负身体上、物质上和精神上等多方面的额外负担,理所应当受到完全的权益保护。与日益完备的被告人自我防御权相比较,法律赋予被害人的自我救济权是否足以与被告人的防御权相均衡?这涉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七)>顺应社会发展,对提升刑法抗制犯罪的效能具有积极意义,但其第13条的颁行,暴露了当前我国受贿犯罪法律规定在犯罪主体、犯罪客观方面以及相关法律术语等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得实际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与立法初衷相差甚远.从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技术及传统思维方式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呼吁尽快建立受贿犯罪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3.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高校人才素质培养的方向。大学生怎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就高校德育而言,应当将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尤其关注的就业作为重要视角和内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加强就业视角下的信仰教育——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加强就业视角下的理想教育——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加强就业视角下的行为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成为核心内容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