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
从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南方作家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出发,分析其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的两条主线所折射出来的福克纳对于旧南方爱恨交织的南方情结,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2.
从女人如何变疯癫这一视角探寻女性身份的迷失。在父权文化和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女人的疯癫与女性身份的迷失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对伯莎·梅森疯癫的剖析,探寻女性身份迷失之谜。伯莎·梅森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人物,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作者力图通过分析这个角色的社会背景及其被扭曲的他者形象,展示其被边缘化的轨迹。从这个边缘和失语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和迫害,使人们对女性身份的迷失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解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传统视角下的唯美主义阅读,可能会导致<莎乐美>中一些重要意义的遮蔽;而女性主义解读的复归,特有助于对该剧的社会道德主题作更深入的揭示.在<莎乐美>中,王尔德通过对"水池囚禁"、"月亮笼罩"和"蛇吞飞鸟"等意象的塑造,对剧中人物在生理和两性上的双重倒转.以及阉割者与被阉割者身份的颠倒手法的运用,将传统建构在父权制基础上的菲勒斯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剧作家本人同性恋身份的女性气质和是时统治阶级的女性强力,也对这股解构之力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在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上,将女性放在了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4.
汉语称谓语的变化及其语用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尹 《社会科学家》2005,(2):193-195
经济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而活跃在社会用语中的称谓语,更是语言动态的一面镜子,直接地体现了语言与经济共变的关系。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称谓语的特点及其语用情况的分析,探讨了经济对称谓语所产生的影响,对如何正确地看待新兴称谓语提出了建议,为社会用语的研究提供了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