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根据世俗化理论、俱乐部模型、精神合作社假说,本文利用在河南农村的调研数据研究了自娱文化、互动文化供给与村民信教之间的关系。分析村级和农户调查数据可得:对于村庄而言,互动文化供给增加比自娱文化供给增加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村庄内信教比例;对于农户而言,互动文化供给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户宗教选择概率与参与程度,而自娱文化供给则与农户信教呈现共生性。这说明,农村互动文化供给比自娱文化供给对宗教信仰的挤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中国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而提升教育人力资本水平被公认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举措。因此,研究青少年,特别是教育环境受到较大冲击的、有过外出务工经历人员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积累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据此使用CHIP2013农村部分数据,考察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经历对其子女受教育年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在子女14岁及之前的外出务工经历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于没有父母外出经历的子女而言,该人群子女的受教育年限要少近0.23年。与此同时,其获得高中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几率低4%。父母的外出务工经历对于子女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农产品成本变动的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现有研究关于农产品成本总体特点还难以形成一致的结论。但是有关成本投入组成可以大体做出如下判断:我国逐渐脱离生产要素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模式,化肥、农药和农用柴油等现代化生产要素比重越来越大,成本收益和价格变动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了现有文献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阮荣平  王兵 《社会》2011,31(4):195-217
目前学界对宗教与信任关系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基于中国10个城市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分析了宗教信仰对社会化信任、一般化信任和差序格局结构中不同半径群体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1.宗教对信任尤其是社会化信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宗教对信任的影响随着差序格局半径的增加而增加;3.宗教对信任的作用机制主要是信仰效应而非组织效应,此发现部分解释了宗教与信任关系研究结论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的落后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也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体现了政策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对河南省嵩县的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存在"覆盖面不足,宣传不到位"、"闲置率很高,利用效率不佳"的问题.资金投入总体不足和现有文化大院运行的低效率源于:农民文化需求"虚高",文化供给与需求错住,投入总体不足和融资渠道单一,"重建设轻管理".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今后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药品监督体系的建设过程,并利用2007年全国868份县级样本数据和山东、贵州、湖北三省案例访谈调查资料,对目前监督网建设的进展程度和主要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宗教理性选择理论,提出宗教风险假说,认为风险以及风险应对能力是人们做出宗教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市场经济、贫困和弱势群体等角度,根据作者调查数据、国家统计数据以及其他全国和局部调查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市场经济中的宗教需求要高于计划经济;(2)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信教密度就越高;(3)弱势群体的宗教需求要高于强势群体。这些结果证明了宗教风险假说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该假说,提出针对当前农村"宗教热"政策建议主要有两点:(1)降低农村人口所面临的风险;(2)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村企关系的演变: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风田  阮荣平  程郁 《社会学研究》2012,(1):52-77,243,244
本文综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研究角度,以永联村为例,考察了乡镇企业与乡村社区之间权力的相对变化,重点分析了村企关系的演变及演变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式制度的作用下,企业家人力资本生产力相对社区权力资本生产力逐渐提高,因此,在村企关系中企业的主导作用日趋凸显;但是在非正式制度,尤其是社会性合约的作用下,村企关系的演变并非按照线性模式进化,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其中一种可能的演变趋势就是从"村庄型公司"到"公司型村庄",并且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同作用下,"公司型村庄"模式具有内在的效率机制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阮荣平  郑风田  刘力 《社会》2013,33(4):193-224
本文在回顾归纳国外宗教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供给-需求”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既有宗教经济学理论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解释信仰选择的作用机制。宗教市场理论从供给出发,认为宗教市场结构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决定因素;宗教社会资本理论、宗教家庭生产模型、宗教人力资本模型和宗教事后保障模型则从需求角度出发,分别强调社会网络的人际依恋、宗教参与的机会成本、宗教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宗教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因素等在宗教信仰选择方面发挥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宗教信仰领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引入宗教经济学视野一方面能为考察分析当今中国宗教信仰现状及推动其理论发展带来相应的契机,另一方面应考虑中国与西方社会之间的差异以及特殊性,对该视野的运用要有所甄别。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应该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中1461个家庭农场的追踪面板数据,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推进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农业信息化对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信息化对家庭农场进行质量认证及进行认证的个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化能够显著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主要通过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方面,信息化通过破解农产品质量认证的技术约束,降低技术成本,为农产品质量认证提供内在推力;另一方面,信息化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销售市场狭窄的困境,促进经济效益提升,为农产品质量认证行为提供外在拉力。据此,提出继续加快农村信息化服务普及速度,提高农户信息获取能力和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对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影响路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