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奔走"意象是张炜小说《曙光与暮色》的主题意象。张炜通过反复强调,让"奔走"转化为包蕴意念的象征性意象。"奔走"意象与多元主题相关:"奔走"意象将作者强烈的入世情怀、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体现出来;作者借"奔走"意象象征了现代知识分子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奔走"意象还包蕴着存在意蕴。就生成原因而言,"奔走"意象是张炜人生状态在文本中的艺术凝结;"奔走"意象的营构与作家的流浪情结有关;"奔走"意象是张炜继承"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新传统"而创构的一个行为意象。  相似文献   
2.
《马颊河十二月》叙农事、描农景、赞农人、抒农情,无不蕴含鲁西农耕文化因素。其农耕物质文化内涵蕴含在农耕作物、农事与农技、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农耕天地中的动植物、农人饮食等方面的叙述与描写中,而其农耕精神文化内涵则蕴含在节气节庆文化、鲁西方言、农耕文化性格与意识及婚俗等其他农耕习俗中。在农耕文明已渐行渐远的当下,《马颊河十二月》为鲁西农耕文化留下了一份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3.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子”人格共性论隋清娥在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在几多反映封建大家庭生活的作品中,有一类人,他们衣食无虞却并不感到人生的快乐,因为他们常常要忍受巨大的精神创痛,这类人便是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长子形象。在文学本文中,他们是被作家给予较多的刻划笔墨并赋之以...  相似文献   
5.
《阿 Q正传》和《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两部讽剌力作。虽然在审美方式和艺术结构上两部小说存在着差异 ,但是在娴熟地运用讽剌艺术 (审丑艺术 )方面 ,诸如以喜剧手法构建悲剧形态、客观描述与主观讨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扩大人物心态空间的心理描写等等却呈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将有可能揭示出两部小说深厚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拥有深厚而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高的创新能力,从而成为一种复合型人才。这一点不仅构成了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也构成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目前而言,人们尽管采用的方法与途径不一,但我们深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以经典文本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强化大学生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感到庆幸的是,“经典文本教学与本科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C05081)此课题已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为了更好地深化教学改革和保证该项…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常在主题意象中蕴含或喻示其判断与理念,“辫子”意象暗示和表现了多重意义,其中主要否定“铁屋子”里昏睡的国民的浓重的奴性意识,即否定国民的缺乏独立意识、不把人当人看及性格中的卑怯和巧滑。“辫子”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呈现当然源自鲁迅一生与辫子所有的文化、心理和情感上特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缀网劳蛛》是许地山早期小说集。解读其中作品可知 ,“人生无常 ,生本不乐”是作者通过婚姻和家庭问题揭示人生苦难的主要内容。其主人公在悲情或悲命的抗争过程中 ,得失随缘 ,不喜不怒 ,如同补网不辍的蜘蛛一样 ,坚定、默然地走自己的路 ,“只求耕耘 ,不问收获”。这种“蜘蛛补网”的人生观是作者深入现实底层、对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 ,也是对人类深度生存意义的揭示。这使许地山的小说包蕴着浓厚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作家在文学本文中演绎反对封建的历史性斗争时,借封建堡垒式的“家”的一角来洞察封建传统思想的大千世界,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揭露“家文化”的虚伪与残酷性来揭露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从而昭示于读者:中国要有根本命运的改变,中国人就必须进行精神和心理革命。  相似文献   
10.
论王鲁彦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隋清娥王鲁彦是“乡士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但并非这一特定领域里最早出现的作家.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并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将其艺术脉胳加以梳理,可发现,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