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名、沈从文、孙犁和汪曾祺等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家都善于在作品中塑造美好的青年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作家内心阿尼玛原型的心理投射,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女性崇拜"意识的现代体现,更是诗化小说家的人生理想和文学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2.
“十七年文学”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是整个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 ,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刘克宽先生的新著《十七年文学的时代性思考》 ,给当代文学研究带来诸多宝贵启示。“十七年文学”具有极强的政治性 ,所以对“十七年文学”的考察 ,必然要放置在总体化的政治语境中去理解。如果仅仅关注所谓非政治性的文学性 ,那么我们就会在丰富的当代文学话语实践的历史面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贫乏。我们看到本书作者充分尊重文学发展的历史客观事实 ,正是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为考察“十七年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视角。由于…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赖以释放、寄托的精神空间,也是他对生命历程重新审度的自省空间,其意蕴的多元性与多层性充分而深刻地体现了鲁迅精神世界的复杂.现实空间中非人间苦境的体验与梦的幻灭的经验述写、内心空间心造的绝境体验与隐蔽自我的两难处境以及历史空间中对于遗留的憎恶和十字街头艰难的抉择造成了多重的痛楚与绝望.而在多重绝望的边缘,鲁迅在情感上却倾向于充满诗意的翔舞,在思想上呼唤着人性的复苏.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位"地域性作家",汪曾祺对方言的审美作用有着高度的自觉,并且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其中用得最多也最好的,当属家乡高邮的方言。高邮方言的运用,对汪曾祺作品加强地方色彩、传达乡土气息、彰显人物个性、增加语言魅力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方言参与现代汉语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无论是其哲学思想基础,还是方法论,都源于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胡适对文学内容并非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实用主义哲学效果至上的原则,使他选择了语言形式作为文学革命的突破口,这恰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将胡适斥为形式主义、改良主义,实际上是把胡适文学观的优长和特色当作缺点来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胡适的白话文学观与其说是建构一种文学体系,不如说是为文学革命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实用主义使胡适文学理论的缺陷与它的优长显得同样醒目和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文学史上,诗化小说的存在是一种事实.它代表了抒情小说的实绩,与写实类小说互补互促,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诗化小说反映生活更自由,强化了小说的美感,推动了小说文体的变革.它的不足主要在于,小说的质的规定性往往被"化"掉,作品人物形象性格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杂文:鲁迅综合素质全息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新来 《江淮论坛》2003,(1):130-136
本文运用全息论的观点,以创作主体的内在素质构成为视角,来审视和整合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作为一代文化巨人、文学大师,鲁迅的禀赋、才情丰富多样,非同一般.而相对于其它文体,杂文那种特殊的边缘性特征正为鲁迅的多重素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这正决定和构成了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特质的各个方面。从这一意义上说,杂丈是鲁迅综合素质的全息图。  相似文献   
8.
论鲁迅《野草》的解构主义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迅《野草》的许多篇章都或隐或显地具有解构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不仅表现在文本的写作策略、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渗透在作者为文的思维方式之中。这与他受佛教思想的影响等原因不无关系。其解构倾向是中国的、现代的、散文诗的,难以摆脱解构与建构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羊意象是鲁迅着意营造的一个动物意象。羊,一般被视为“奴隶”、“顺民”的代名词,鲁迅笔下的胡羊正是这类形象。作为“领头羊”率领羊群走向死地的山羊,则是那些具有奴性人格的知识分子的象征,它与鲁迅笔下的狗、猫等一起构成了否定性动物意象系列。与狗、猫意象不同,鲁迅对山羊意象的营造,着重不是褫其本相,而重在揭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由此鲁迅从一个特定角度对现代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致力于小说文体的革新,他的小说在文体上融入了诗的因素,由此相应地带来小说语言的诗化。其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以密集的意象扩大审美空间;二、讲究文字的组合,从“关系”中产生意味;三、在语境中变异和增殖;四、省略语句,创设“空白”,增加诗意空间;五、语言富有音韵美、节奏感。这些都使他的小说语言具有了诗的神韵,从故事的附庸和载体变成了读者的欣赏对象,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