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出状元,绍兴出师爷,这些都熟在人口。但是吉水出翰林,却似乎少为人知。其实早在明代,民间已经流传“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谚。此谚据说在《永乐大典》中有载,我见到的乃是明人周楫《西湖二集》第十八卷所云:  相似文献   
2.
等到我去云南的时候,“马帮”这种东西早已成了仅供凭吊的历史,只是在旅行社组织的地方风情表演里才偶尔一见。但在我的梦幻中,却常能看见在那弯弯曲曲的古驿道上,有一队队负重累累的马帮缓缓行来,伴随马帮行进的是一声声清脆的叮叮铃声。  相似文献   
3.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叶出现的一批有个性的书画家。他们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除了别的原因之外。还得力于与戏剧、曲艺等表演艺术的“打通”。八怪重要成员几乎都与戏曲不无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八怪与戏剧、曲艺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八怪的艺术成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代扬州盐商有三位"通人"——江春、汪懋麟和马曰琯。江氏康山草堂和马氏街南书屋常被人提起,唯有汪氏百尺梧桐阁罕为人知。百尺梧桐阁在东关街哑官人巷,今称雅官人巷,曾任内阁中书与刑部主事的汪懋麟曾隐居于此。汪懋麟在京做官期间,与诗人宋荦、田雯、曹禾、丁澎等合称"金台十子",又与扬州同乡汪楫并称"二汪"。汪懋麟具有商人和文士的双重身份,作为扬州盐商大家族中一个具有突出政治影响与文学成就的成员,在他的身上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我对无锡的认识,最初是因为两句话。 一句是“无锡锡山山无锡”,这是无锡人引以为豪的“绝对”。无锡在苏南,因锡山而得名。锡山在今无锡西郊,相传周秦时产锡,故名“锡山”。秦将王翦带兵过境时,锡被采光,又名此地为“无锡”。新莽时锡复出,遂又改名为“有锡”。到东汉初锡又采尽,复名为“无锡”。  相似文献   
6.
提到沧州,就想起京剧《夜奔》。在漫天风雪之中,当年的京城80万禁军教头林冲肩挑长枪,趑趄而行,让人痛惜英雄末路的悲怆。2006年初夏我到沧州时,也和许多人一样,寻找过火烧草料场的遗迹,结果自然一无所获。让人欣慰的是,著名的沧州铁狮子还在。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原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丈七尺,长一丈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广顺三年是公元953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光景。郡人张岩璞《沧州杂记》云,康熙初年有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光绪年间有司遣人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其原状。待我风尘仆仆到沧州时,看到的铁狮子几乎已经支离破碎,分崩离析,勉强伫立在沧州城外一座荒寺的土台上,与干涸龟裂的古运河床形影相吊。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为福建人民出版社撰写《扬州瘦马》书稿,书中运用的一则材料,是将“扬州瘦马”和“福建男色”并列而提的:  相似文献   
8.
在私家著述的扬州方志中,民国时人徐谦芳所撰的《扬州风土记略》是出现较晚的一种。因为其晚,它便有许多以前的志书所不及载或不愿载的内容,因而也就有了以前的志书所无法代替的价值。但由于这部书未曾出版过,所以见过它的人很少,它原稿的面目和成书的过程就更不大为世人所知了。同时,也正由于这部书未曾出版过,因而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写本、抄本、稿水。我们通过对于这些不同传本的考察,却可以了解这部书的写作过程。据我所知,徐氏《扬州风土记略》至少有三种不同的传世之本,而这三种传本在内容、体裁两方面相差极大。目前扬州方志的研究者所知道的,似乎只是扬州师范学院图  相似文献   
9.
地分南北,人也分南北。山川、气候、物产的不同,给居住在那里的人带来了体质、性情、风俗的差异。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归根结底,是因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区别,才使得那里的人文景观呈现出异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第四册,谈到江南几座城市的诨号: 近世吾乡惠山泥人有盛名,吾乡语称土偶为“磨磨头”,而自道曰“僚伲”,故江南旧噱呼无锡人为“烂泥磨磨”。亦犹苏州人诨名“空头”、常熟人诨名“汤罐”、宜兴人诨名“夜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