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审美积淀的各种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始积淀、社会文化积淀,以及生活经验积淀的内在特点,从而对审美积淀的意义作出了新的理解,认为审美积淀是感性个体在自身的发展完善中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美的创造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阳湖文派的研究在历史上争议很大而遗留问题颇多。阳湖文派的组织性质如何介定?在桐城古文一统清代文坛之时阳湖诸子何以能够脱颖而出?其特异之处何在?与桐城派的关系应作怎样的理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阳湖派的首领应该是谁?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从这一派别被命名之初即已开始,至今仍未解决。曹虹的《阳湖文派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便以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主体而写成。一般情况下,对作家作品研究者来说,作家作品外延明确、无需限定的客观存在现实,为他们提供了明确而稳定的对象,使很多人的研究能够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开始。与此相比,流…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献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用字习惯的改变,出现过一个以“雅”代“夏”的过程,所谓“雅”“夏”二字的同音假借关系,并不是“雅”字替代“夏”字成为《诗经》类名的原因,而是对“雅”代“夏”这一结果的解释。战国末年、秦汉之际的“书同文字”与文本转写,正是与诗乐相关联的“夏”字被“雅”字替代的关键时期。就《诗经》而言,“雅”何以为“雅”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夏”何以为“夏”的问题。作为中原正统音乐的“夏(雅)乐”从一开始就担负起了“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政教功能,在“雅(夏)”与“政”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雅歌与雅诗相继出现并与王政深度结合,充分发挥“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过程中,在周代礼乐制度中居于核心正统地位的雅乐传统才逐渐确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在后世影响深远的“雅正”思想。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首先借助于家谱资料,详细考证了子夏居西河教授之西河的地理位置,确认此西河为卫国西河而非魏国西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子夏行迹的进一步考察,讨论了子夏被奉为魏文侯师的实质,以及子夏游学、游教于魏国对《诗》在三晋之地传播的推动作用。在文章的最后,还对子夏序《诗》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