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直子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她身上具有两种独特的美——病态美和诗意美。也正是这两种美的凝合以及她对死亡的异视角观照使她在女性形象中魅力窦生,成为又一个美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式的短信文学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正是有它生存的文化、社会、时代气候,短信文学才得以萌生,也正是有各种商业力量合营提供的肥沃土壤,短信文学才得以发展.这一进程进一步验证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也从侧面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东西文化的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文学症候的变化.作为各种商业力量的合力产物,提醒我们还要重视文学发展与商业、与市场的关系,任何鄙视文学商业市场的行为,最终将扼杀文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火灾发生因素明显增多,火灾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因此,消防工作社会化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社会消防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魏建亮 《东方论坛》2012,(4):109-115
当下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命名非常混乱。这种混乱一方面体现了学界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内涵的莫衷一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相关学科学科属性(如文学)认识的模糊和对学科内组成部分(如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研究)内涵与属性的模糊。从前者来说,在于目前尚未有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及其他称谓的明确界定,从后者来说,它既导源于前者的模糊不清,也是当前社会功利化倾向所为。从根源上说,这种混乱是追求宏大叙述的群体主义挤兑讲求差异的个性主义的结果。因此,尊重个体、维护差异、倡导对立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批评缺席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文学批评人们指责颇多,最为严厉的莫过于批评缺席.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批评者个人把批评现场当成是跑马场放逐了批评的引导责任;批评者群体把批评现场当成是群体内部的交易场放逐了批评的督约责任;批评者个人与批评者群体组成的批评场把批评现场当成是娱乐场集体放逐了批评的建构责任.而所有这些责任被放逐进而导致批评缺席的深层原因在于:政治上长期以来的左倾思想对批评倾向的规束形成的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市场经济下资本和利益的巨大光晕对批评精神的诱降和铜臭化;各种大众媒体对批评理路异化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译制片在中国广泛传播。对外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想象,教育秩序恢复带来的文化水平提高及电影报刊的复刊创设,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从事"四化"建设带来的现代化诉求构成了它们得以引进和传播的心理条件、受众基础和现实机缘。译制片创生了中国社会的大众化娱乐环境,并在此环境中孕育出当代大众文化的生产主体和接受主体,促进了大众文化样式的发展。译制片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亦有潜在影响:既以其内在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思想丰富了作家的创作素材,开拓了创作视野,使其渐具比较眼光和世界意识,也以其内在的大众文化图景暗中影响着部分作家创作的大众化转型。相较"后新时期"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全面渗透,新时期大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影响显得简单、隐蔽和积极。  相似文献   
7.
虽然还有很多人质疑短信文学的合法性,但无论是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它早巳成为一种确然存在。内在精神上的幽默娱乐、形式叙述上的凝练精约和传播接受上的互动快速等文学性特点的新质显现使它在文学地图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精英主义”地鄙弃这些无异于掩耳盗铃。  相似文献   
8.
短信文学:概念的廓清与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文学的出现带来了人们对其名分喋喋不休的争论,但重要的不是鲁莽地棒喝与鼓吹,而是在廓清纠缠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科学的可能的厘定,并在厘定的基础上,确立我们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9.
10.
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文学批评一直发挥着为作家作品请身立命和为文学理论探索建构的重大作用。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一系列灰色词语诸如缺席、死了等使得它异常尴尬,因此"批评是什么,怎么了,怎么批评"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常识"问题。这一问题又波及教学中,我们就常常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作答的提问,比如“到底什么是文学批评”、“怎样进行文学批评”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