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方人类学电影史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鲍江 《民族研究》2001,(2):86-96
在人类学理论史和纪录电影史背景下,本文对西方人类学电影的历史作了梳理。着重评价自活动摄影机诞生以来出现的人类学电影主要潮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并且对摄影机技术的发展对影片制作和作品风格的影响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在结构中吐纳:从萨林斯与奥比耶斯科尔之争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歇尔.萨林斯与加纳纳什.奥比耶斯科尔之间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彰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学纷纭繁芜的实验状态基调——对学科本体论的反思与批判。通过廓清争论双方各自的理论立场和观点,可以再认识结构主义人类学蕴藏的能量及其界限。文章在后半部分采用结构主义的方法论,整体性地透视长时段的人类学学科史,提出一个人类学学科实践结构的模型:我—他者—我们,并对其显现在学科史中曾经的结构转化以及当下的转化态势做出简明扼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纳西象形文字与仪式象征符号体系关系至密,给我们澄清仪式象征意义的本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反过来,象征符号的意义一旦被澄清,相关的文字符号即可获得触类旁通的理解。从东巴教的各种祭祀仪式的场面布置、过程及东巴文字的书写来看,"魂灵"是东巴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人、鬼、神是魂灵存在于不同时空的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4.
任何文化事实,不管它是否卷入被权威认定为文化遗产名目的角逐,文化遗产实践的存在即构成对该文化事实自在性的某种消解。文章从人类学切入文化遗产实践,通过语境拓展,考察现代门与地方性的张力形成,结合西方视角与非西方视角,追根溯源,审视文化遗产实践背后的理念支撑———文化多样性概念,从而为重新把握当下中国乃至全球各地纷纭繁杂的文化遗产实践提供一种观察与思考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沙江流域中甸县洛吉河崖画共发现六处,以野生动物为主,技法为线条勾勒,风格为写实主义。作画地点多为崖洞壁内离水源近处,疑为穴居遗迹。洛吉是古代纳西族活动区域,此崖画估计与纳西古文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与民族学是从国外引进的,迄今已近百年。引进的路径有二,其一是从欧美直接引入,其二是经过日本媒介间接引入。人类学原生语境里,他者与人类、民族志与文化理论、具体与一般,它们的平行与交叉构成学科的基本形式。本文透过对中国人类学电影开山作品的解读,展开"你我"这一具体的、民族志的视阈,进而提出一种学科基本形式更新的可能性,即你我与人类、民族志与文化理论、具体与一般,它们的平行与交叉。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针对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可以用课内、课外实践两种形式概括。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影视资料让学生观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课外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结合学生自己的专业进行行业变迁的调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