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的果报故事不能简单地以宣扬封建迷信视之,它是作者的有意为之,包含着劝善惩恶的积极内涵,由最初的自神其教转变成为作者弘扬和阐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形象化文本.同时,因果报应不仅成为故事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而且成为小说的一种情节结构模式,在小说叙事方面起到了结构作品、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开先文学思想嬗变管窥黄洽明代中叶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日趋黑暗腐败,资本主义萌芽,新旧思想交替的嬗变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壮大,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拘谨、守成、俭约和受礼教严格束缚的生活风尚渐为奢侈豪华、越礼逾制、...  相似文献   
3.
李开先文学创作新议黄洽“寰海文章伯,东山李太常。”这是同时代人张龙冈对李开先的文学成就所作的高度评价,好友之间虽然不免有溢美之辞,但李开先的文学创作在其时享有盛誉,却是实际。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弘治十五年(1502)生,隆庆二年(15...  相似文献   
4.
黄洽 《齐鲁学刊》2005,697(1):91-94
称灵道异、张皇鬼神是古代文言小说的主要题材内容,神仙考验型作品是其中的一个别具特色的叙事 范型。神仙考验,试探人心,其由宗教化向世俗化、伦理化转变的趋势,正是道教发展演变的反映,也是宗教意识淡 化、人本思想张扬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自80年代中期始,中国古代诗歌研究领域掀起了一股持续10多年之久的“鉴赏热潮”,各种各样的鉴赏文集、辞典纷纷出版,形成颇具规模的文化景观。而同出版界和图书市场的这种热闹相比,对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研究与探讨则显得空泛和冷落。刘焕阳先生的《中国古代诗歌鉴...  相似文献   
6.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切,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大多数幻想故事的构思方式就深受道教存想致神思维方式的影响。男主人公在摄想凝思之中遭遇异类,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作者在杜撰这些幻想故事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自我疗伤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清人关于《聊斋志异》的评点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为《聊斋》正名,极力肯定小说的价值和地位;对小说思想价值的揭示;对小说创作特色的分析。清人《聊斋志异》评点开启了后人研究的无限眼界、无限文心。  相似文献   
8.
受道教欲要破迷,引迷入悟的思想影响,古代文言小说中悟道成仙故事类型形成了两大叙述模式,一是梦历模式,一是点化模式,有时这两种模式是交织在一起的。由这两种模式所揭示的人生如梦的哲理已经成为一种原型意蕴积淀在汉民族的心理中,而不同时代的创作者在创作时又将新的时代思想灌注其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这也正是这一故事类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才子”之一,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他是一个具有全面文化素质的作家,创作涉及诸多方面,如诗文、戏曲、散曲、对联、谜语等,尤以戏曲、散曲的成就为高。较著名的作品有传奇《宝剑记》、院...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在清初的蒲松龄为适应传统道德重建的时代要求,有意借小说创作来劝善惩恶,化民导俗,劝世救世;亦借小说来表现落第失意文人的苦闷与幻想,达到自我疗伤的目的。他的创作心态主要有两种,即救世与自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