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社会排斥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城市社会中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如何影响家庭收入差距。结果发现,在市场转型和高等教育扩张的背景下,随着教育收益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对于婚姻经济理性的认同提高,一方面,高等受教育层级在择偶偏好上的对外排斥增强,与其他教育层级之间的通婚壁垒强度提升,由此导致教育同类婚向高等教育层级集聚;同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在择偶上受到其他教育层级的排斥程度亦有增强。另一方面,教育婚姻匹配与收入婚姻匹配之间的关联性不断提高,在受高等教育扩张影响的世代中已几近完全相同。在此条件下,教育婚姻匹配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家庭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私营企业主的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通过对私营企业主群体个人背景与企业成功之间相关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在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下,在新旧两种体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中,私营企业的发展是双重机制作用的结果。由此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机制也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3.
向市场过渡中的私营企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私营企业存在的相对市场化的环境中,什么因素在企业成功中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样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成功?本文通过有关的实证资料作出统计分析模型,验证相关假设,其主要发现为:就私营企业的成功而言,“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产”并存;教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社会网具有相对性;需求和交易成本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中国社会目前所具有的向市场经济的渐进型转型和经济体制上的混合性特点,导致社会结构变革的机制及机会结构的混合性,从而决定了私营企业的成功为多种机制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社会的阶层分化与阶层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利益、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利用2003年度GSS调 查数据,对中国城镇社会阶层的分化和阶层间关系的分析表明,在资源与机会、社会交往、社会评价、阶层认同 和职业流动上,阶层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个和谐的社会并非一个不存在社会阶层,不存在阶层间不平等、阶 层间冲突或矛盾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整合不同阶层的利益、控制阶层矛盾和冲突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由于现代化和体制转型的双重过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风险是叠加的。现代社会的"时—空延伸"特征,以及中国体制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非集中化、流动性特征,使得重建共享价值观体系、弹性社会结构、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化体系、法治及社会信息沟通体系,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控制体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认为社会指标是社会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和评价社会状况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着重探讨了在我国开展社会指标研究的必要性、具体内容和应用领域,区分了我国社会指标的一些具体类型,并对社会指标研究在我国的社会报告、社会运行、社会决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应用作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转型:结构主体和结构规则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和结构分化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在分化的基础上重组中国社会的结构体系以适应未来现代化的发展已成为迫切要求。重组的社会结构体系特征为:统一而具有普遍性的制度规则应与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相一致,形成充分分化的、多元化的、自主独立的结构主体,国家发挥特殊的、积极的作用。于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规则的重建——国家地位和职能的转换和结构主体的重建——群体形式的创新及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基于CGSS2003数据,对中国中间阶层社会存在状况进行"确认"分析系列的一部分.本文从居住模式、社会交往、婚姻匹配和生活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中间阶层的社会生活状况,"确认"在居住模式和生活方式两个方面,中间阶层并未显现出特定的阶层特征;在社会交往和婚姻匹配两个方面,中间阶层已经形成了显著的阶层特征.中国社会转型的连续性、市场取向和急速性是造成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对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不平等认知与评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两个方面展开,既关注"公平感"与"冲突感"的总体状况及二者间关系,亦分析历时性演变趋势及阶层/群体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基于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受访群体普遍反映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持续拉大,收入分配欠缺公平性与合理性;一些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被认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对收入及生活机会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之间被证实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公平感越高,群体的社会冲突意识就越强。转型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GSS2 0 0 3的数据,集中探讨了中国城镇社会中客观阶层位置在有关社会领域中的后果和影响,居住模式、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和阶层意识构成了这一分析的4个维度。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居住、交往和认同维度上,特别是在客观分层结构的两端,阶层化构成了主要的趋势;在生活方式维度上阶层化的趋势则比较模糊。在4个维度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