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作为元末争霸天下失败一方的张士诚,虽然在明清的官方史书中被描绘成地方贼寇,但是在以苏州、泰州为中心的江淮地区,依然被奉为“张王”.“张王”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自明至清一直延续于民间的“张士诚记忆”.在清代之后,地方知识精英亦加入重塑张士诚形象的行列之中,在各自的文本中重新对张士诚的失败进行再诠释,将其描绘成得民心而逆天命的悲剧英雄.在此形塑过程中,张士诚本人的形象日趋模糊化,与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诚距离越来越远.塑造“张王”形象的背后,实际蕴藏着民众对轻徭薄赋的渴望以及知识精英力图展现地方话语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当今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对公共行政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人的观点是与官方的解释是有一些出入的,所谓的公共行政管理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广义上解释为一定的机构或单位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而狭义上就指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公共政策的推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在之中充当行驶权力的角色都是国家政府机关。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转变,行政管理逐渐由简单到复杂。又不完善到完善,并使其内容、方式、范围和精神不断地随之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不断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的新政府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因为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怎样转变政府的职能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1830年代西方百科全书进入中国之后,对中国传统的类书及其所包含的知识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西方新式百科全书出版活动在中国日渐兴起的原因,源于不少文化精英认为,西方在财富与权力方面的强势,其秘诀包含于百科全书之中。随着政治局面日渐恶化,百科全书的出版种类与数量也随之攀升,而日文和英文百科全书,则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本文关注了19世纪及20世纪初期,在全球知识井喷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所发生的变化,探讨了中国知识界怎样将日益全球化的新知识加以改造,以适应他们的需要,并讨论了这种适应的发展历程,诸如知识的分类方式、相关性与实用性的等级划分、信息可靠性的标准,以及加强语言修辞准确性的手段。上述历程的种种细节,在所谓"新知识百科全书"中清晰可见。本文及其相关研究成果首次对迄今尚未得到重印、甚至不为学者所知的数量庞杂的百科全书进行深入讨论,关注了中国百科全书生产过程中跨文化与跨语言的环境,提出了更为深入的政治、制度、知识及概念史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清末报馆组织“骤兴骤废”,多数受到成员流动、资金不足、言论钳制等因素的困扰。与之相比,中外日报馆大体解决了上述影响报馆经营活动的问题。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仍然出现了“组织惰性”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外日报馆组织发展历程的分析,总结经营者的关系网络影响组织惰性形成的三种机制:首先,关系网络与正式制度具有一定的互斥性,造成非正式制度的盛行,形成对核心成员的约束难题;其次,关系网络建立在对目标群体的有限信任之上,产生“排他主义”,影响组织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其三,对关系网络的偏好,容易导致强烈的路径依赖,且受到网络的“反噬”作用,难以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主动调整策略。三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构成“关系诅咒”现象,即经营者丰富的网络资源反而成为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而出现组织惰性特征,陷入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