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93篇
  免费   1049篇
  国内免费   313篇
管理学   13213篇
劳动科学   632篇
民族学   520篇
人才学   1270篇
人口学   395篇
丛书文集   10156篇
理论方法论   2204篇
综合类   19652篇
社会学   3526篇
统计学   2887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645篇
  2022年   434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709篇
  2019年   765篇
  2018年   357篇
  2017年   674篇
  2016年   912篇
  2015年   1475篇
  2014年   4128篇
  2013年   3352篇
  2012年   3961篇
  2011年   4388篇
  2010年   3944篇
  2009年   4404篇
  2008年   4614篇
  2007年   3262篇
  2006年   2806篇
  2005年   2739篇
  2004年   2100篇
  2003年   2135篇
  2002年   1726篇
  2001年   1507篇
  2000年   1129篇
  1999年   464篇
  1998年   259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冲突本身切入分析环境冲突,并从资源、利益与信息三个方面对环境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分析陕西凤翔血铅事件和广东茂名芳烃(PX)项目事件两大案例,研究环境冲突发生的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污染冲突中资源稀缺到利益冲突的直接路径,也就是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直接利益冲突;二是邻避冲突中资源稀缺通过信息闭塞导致可感知利益冲突的间接路径,也就是环境污染尚未形成,但是存在可感知的利益冲突.以此来解释资源、利益与信息在诱发环境冲突中的互动机制.研究认为,环境冲突研究的预防也应当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和完善参与机制、协商机制和信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信息社会的本质是能够产生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信息流是解构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关键,也是个人信息法律关系产生的直接动力.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主流构造分别以信息自决、隐私和人格权益为基础,其中,国家利益成为个人信息法律关系构造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三种构造模式分别体现出个人与企业,个人与国家,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由于利益平衡体现出的幸存者偏差效应,个人信息法律关系的构造以主体场域信息自治为中心,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信息工作是企业领导的耳目,科学决策的参谋,解决问题的助手,联系群众的桥梁。信息工作人员要善于捕捉与收集信息、提炼与挖掘信息、优化和撰写信息,进一步增强办公室的信息服务能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回顾了模糊信息下前景理论研究的现状,发现犹豫模糊语言这一决策中常见的信息表达形式在前景理论框架中的研究被忽略,同时犹豫模糊环境下的前景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基于此,本文考虑到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惯用的信息表达以及面对收益和损失时不同的风险态度,试图在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构造新的前景理论决策框架,建立基于犹豫模糊语言信息的前景决策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决策步骤;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并与犹豫模糊语言环境下的期望效用决策结果进行对比,说明了该方法更符合实际决策情景。  相似文献   
5.
由市场驱动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但其驱动进程过于缓慢,政府需统筹引导,推进制度变迁,并使其与市场诱发的引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为市场驱动解除制度束缚,并创造条件以最终形成政府与市场耦合互动、互补交融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6.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7.
史薇  谢宇 《西北人口》2015,(1):48-54
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础,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多元主义为我国国家主导型社会福利政策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资源。当前我国城市地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市场化机制开始建立,老年群体对政府、社区依赖较高,对市场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认可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满足不同社会人口和经济特征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创建多元化服务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家庭和个人等各方参与主体明确权责,分工协作,扩大有效需求,统筹地区协调发展,凝聚推动供需两旺良性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8.
2014年以来,高密市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依法行政两条底线不动摇,加强机制建设,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三个强化",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强化依法行政的组织架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政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和贯彻落实,综治单位分工协作,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推进内无障碍、外有配合。二是强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凭籍自身信用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十六大以来,党在施政理念上强调"以人为本",在执政行为上关注"民生";在绩效上彰显公平正义,施政方略渗透着人文关怀因素,政府公信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党风廉政与制度化建设相对滞后,政府公信力也受到了冲击。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中,"改革"成为新的常态,防腐败斗争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政府公信力的重振业已开启。  相似文献   
10.
实现政府协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协同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及执行力不足,导致央地协同问题;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府际间的协同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分散,导致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公务员个体的目标替代,导致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央地协同;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协同;整合部门职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协同;理顺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