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高碧叶 《天府新论》2021,(1):115-124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未婚妈妈在中国所面临的道德困境问题,并展现她们如何通过不同的叙事话语挑战社会歧视。未婚妈妈的自我叙述表明,她们很多时候并不是像社会所普遍认为的道德沦丧或者唯利是图,宗教、情感、自我独立以及被骗的境况等都可能成为女性未婚生育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往往被未婚妈妈援引并成为其生育选择的道德证成。通过展现未婚妈妈生育选择的复杂性以及其超越羞耻的语言努力,本文指出我国未来有必要放松婚姻和生育的关联性,给予单身青年更多生育选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从<婚姻法>第十条关于未到法定婚龄婚①绝对无效的规定,到<司法解释>第八条关于无效婚姻在法定阻却事由消失后转变为有效婚姻的规定,反映了我国对无效婚姻的态度从侧重于法律的制裁性和严肃性,到侧重于法律的现实性和对当事人利益保护的转变.作者在肯定<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规定合理性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进一步完善无效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美、人文美及作品主题思想等几方面探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感体验 ,引导学生触摸文学的脉搏 ,就能走近作家的心灵 ,感悟美 ,欣赏美。在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中 ,面对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失落 ,情商教育对语文阅读教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关于在翻译第一阶段,即理解原文阶段的译者创造性,可从伊瑟尔的阅读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作品的现实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点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补的理论深刻合理的揭示了译者理解过程的创造性--并非主观随意的胡译或超越,而是由于作品中未定点和空白的存在使译者的创造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上几代老移民作家,也有异于同时代的一些新移民作家,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作家代表,美籍华人查建英致力于描写北美华裔所面临的文化和性别冲突.她徘徊于中西文化之间,体会着"边缘化"的状态,其作品《到美国去!到美国去!》透视了"边缘人"的生存和心理状态,反映出人物在中/西矛盾对立中特殊的充满悖论式的生存困境,揭示了新移民难以逃遁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等问题,以及在身份认同危机和异化中所追求的一种自我放逐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地铁一号线通车前的客流预测作出分析,并对试通车以来的分级票价管理的利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系统采用VFP6.0中版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刊物管理、期刊记到、阅览管理、借阅管理、系统维护等模块组成,主要应用于小型图书馆、资料室的期刊管理。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历史,一般被认为是起步于进入明治维新时代之后。本文从时代发展的宏观角度,着重探讨了日本近代社会的儿童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并基于此考察了日本早期儿童文学读物的特征与嬗变、创作型童话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揭示出明治时期萌芽的新的儿童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的概貌,以及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