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渠道权力结构和联盟策略下风险规避型闭环供应链的决策问题。考虑到产品需求和废旧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及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特性,在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及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三种情形下,分别构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与不联盟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模型,获得了六个博弈模型下的均衡解,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型下产品定价、废旧产品的最优回收价格和供应链及其成员的期望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的情形下,决策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增加能够缓解双重边际效应,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正相关,而在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的情形下,供应链期望收益与风险规避程度负相关;制造商和零售商不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有利,而制造商和零售商联盟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的渠道权力结构对消费者最不利;制造商和零售商权力结构不对等时最优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有关;供应链期望收益在制造商和零售商势力均衡下最大,制造商期望收益在制造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零售商期望收益在零售商主导的渠道权力结构下最大。  相似文献   
2.
依据条件风险值CVaR度量准则,建立了顾客策略行为下基于回购契约的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了集中式供应链系统和分散式供应链系统中,风险规避供应商和风险规避零售商的决策行为。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求解和数值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顾客策略行为、成员风险规避性和供应链回购契约的交互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当供应链成员均为风险规避时,价格承诺可成为顾客策略行为的完美应对策略;第二,最优回购价格受到零售商和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的共同影响,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随产品回购价格的增加而增加;第三,当且仅当零售商与供应商的风险规避度相当时,回购契约能够实现分散式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否则回购契约不能实现供应链利润在不同成员间的任意分配。第四,当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不等时,零售商的利润分成随顾客对产品估价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风险规避度较小方需要出让部分利润给风险规避度较大方才能够保证契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许明辉  孙康泰 《管理科学》2020,23(12):75-90
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风险规避的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 在零售商拥有私有需求信息和供应商具有开通直销渠道能力情形下,得到了不同策略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决策及期望效用,探讨了需求预测精确度及风险规避程度的影响,分析了信息(不) 共享下供应商入侵对供应链成员效用的影响,进一步得到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均衡策略及其条件. 研究发现: 预测精确度的提升(或零售商风险规避程度的降低) 能够增加供应链成员的效用; 供应商入侵会产生“输 - 赢”、“输 - 输”、“赢 - 输”、“赢 - 赢”四种可能结果; 零售商的最优信息共享策略与基本需求、自身销售优势以及风险规避程度密切相关; 当且仅当基本需求不太高且零售商具有较强的销售成本优势时,零售商才会主动共享信息以诱使供应商开通直销渠道,并且风险规避程度越高,零售商越有可能共享需求信息; 当入侵成本很高时,供应商仍有可能战略性地开通直销渠道.最后,数值分析表明,只有当零售商的销售成本不是太高时,他才有可能共享需求信息.  相似文献   
4.
Fear of Ru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offers interpre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fear of ruin” coefficient (Aumann and Kurz, 1977, Econometrica). This coefficient is useful for analyzing the behavior of expected utility maximizers when they face binary lotteries with the same worse outcome. Comparative statics results of “more fear of ruin” are derived. The partial ordering induced by the fear of ruin coefficient is shown to be weaker than that induced by the Arrow-Pratt coefficient. JEL Classification: D81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通过在VECM-GARCH模型中引入非对称基差,研究了基差对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回报的条件均值与风险结构影响的非对称效应。在此基础上分别以方差最小化(MVHR)和效用最大化(UMHR)为标准,考察了包含VECM-GARCH-X在内六种不同模型在样本内外的风险对冲效果,并探索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与对冲成本对最优套期保值模型选取的影响。最后得出:基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和现货回报的条件均值和风险结构都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在一般风险厌恶水平下考虑基差非对称效应的VECM-GARCH-X模型能够总体上提高对冲效率,但是无法弥补动态调整增加的额外交易成本,因此固定对冲比率的OLS模型在实践中仍然更优;同时最优套期保值模型的选择与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系数显著相关,风险厌恶程度越大,动态套期保值模型的效果就越好,这一发现也得到了论文最后最优调整频率研究结论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analyzes two issues: (a) the effect of decision-weights on risk premium, and (b) whether risk-aversion characterizes most investors. We theoretically show that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decision-weights systematically increase Arrow's risk premium, and may induce a positive risk premium even in the absence of risk-aversion. However, decision-weights may either increase or reduce Pratt's risk premium. We present three experiments revealing a striking result: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subjects' choices contradicts risk-aversion. This may be due to non-concave preferences, or to decision-weights. This result may have a dramatic impact on equilibrium model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