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5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732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审美积淀的各种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原始积淀、社会文化积淀,以及生活经验积淀的内在特点,从而对审美积淀的意义作出了新的理解,认为审美积淀是感性个体在自身的发展完善中建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美的创造的动态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相对于本体论而发生了“生存论转向”。实际上,“生存论转向”仅仅是指海德格尔对希腊生存论哲学的恢复。而无论是从哲学观还是从整个现代性的世界观特征上看,马克思哲学都是在本来的意义上就是生存论,即“原始”的生存论。  相似文献   
3.
“忘”是道家的哲学范畴,它有深邃的审美内涵。英国诗人约翰·济慈也主张“忘”,这是诗人的“忘”,先有审美意义,进而表现出了哲学意绪。道家和济慈都提出“忘”,但“忘”的目的指向与具体内涵不同:“忘”在道家和济慈那里都是修身之法,不同的是,道家之“忘”侧重于对精神世界之苦难的救赎,而济慈之“忘”则侧重于营造诗化人生;道家之“忘”和济慈之“忘”都在于达到审美静观,道家之“忘”的审美目的是在不自觉中达到的,而济慈之“忘”则直接指向审美。  相似文献   
4.
谭世宝 《学术研究》2003,(9):125-128
本文试据《说文》列举若干具体例证 ,以说明《说文》有崇殷商有倾向  相似文献   
5.
巴扎尔湖勒村(以下简称巴村)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的一个农牧业结合的小山村,村民基本上都是哈萨克人。 一、原始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6.
西门庆是明中后期自然人性泛滥的典型代表 ,因此有必要从人性的视角对他进行重新解读。为此本文引入了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一个概念———承载自然人性的原始生命力 ,以期解析西门庆现象及其悲剧。对其中原因的分析 ,有助于重新认识西门庆这个人物的历史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了簿记的涵义,接着依次介绍了原始计量记录、单式簿记、复式簿记的概念及思想特征,从复式簿记扩展的可能性又探讨了三式簿记的特点、意义及应用前景,旨在探索簿记的历程及与经济管理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部文学作品 ,能够向人们既提供新的题材 ,又提供新的技术操作、创作路数 ,当然是作家成功的要件。然而如能提供新的景观 ,提供舍定法之法 ,同样堪称佳品。作家王晓春创作的长篇小说《女乞丐王》无疑是一部向人们奉上的一份天宇之下未曾被当代作家眷顾甚至被历史尘封多年的一块新的审美视境的一部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远的是伟大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以崇高的笔致展示了乞丐这一被抛在底层的义行 ,近者有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绘了丐帮的侠肝义胆 ,而《女乞丐王》则以全景式立体式方式绘制了一幅中国北方某县乞丐群落的风俗画。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考试记分方法中传统的绝对百分体制的缺陷,给出了一种正态化转换分数的算法,较适合于在校大中专学生学习水平的横向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美学的角度对原始工艺品加以审视 ,提出 :原始工艺品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原始工艺品中包含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如功能美、形式美、技术美等 ;对原始工艺品的审美有其独特之处 ,它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审美经验和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