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奶的谎言     
这样一个没有念过一天书的女人,倾尽一生的爱编织了那么多的谎言,用她独有的方式塑造了我现在的幸福3岁那年,我被送到小镇上她的身边。她一个人住在小小的老房子里,靠摆小烟摊为生。她最让我好  相似文献   
2.
"天书降神"新议--北宋与契丹的文化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真宗"天书降神"一事,不但为当时"不语怪力乱神"的儒者反对,亦为今世秉后见之明,崇尚"理性"、"科学"的学人严厉批判.但元儒修撰<宋史>,于此曾表"同情之理解".本文即以此为起点,以考据为基础,试图揭示"天书降神"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实际效果,并提出与亨廷顿"文明冲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不同的观念--"文化竞争"(the cultural struggle).  相似文献   
3.
黟县之有书院,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所建集成书院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知县谢廷杰即黟城旧学宫址建碧阳书院。其他尚有中天书院、淋沥书院等。明天启时,书院均因宦官魏忠贤祸乱而毁。  相似文献   
4.
口头传说、纸头传说与地头传说 史前文明许多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叫作民间故事,只要那个地方有土著。一般故事都很可靠,官方承认的冠以“优美的神话”,不承认的则谓之“封建迷信”。如;我们看到一些地方祭祖,祈求风调雨顺要杀乌鸡白马。传统很悠久,不由你不信。当然,杀鸡可以,马却没的杀。纸张发明以后,骚客多了起来,多实在的故事一过手,都走了味。如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所谓兄妹婚故事,则根本不可信。  相似文献   
5.
李骞 《老友》2008,(2):24-24
嫦娥一号奔明月,鹊起西昌喜事连。火箭长征威力猛,天书破译集群贤。探微宇宙环球仰,折桂蟾宫举世欢。不老长生王母药,千年姐妹享团圆。“嫦娥一号”顺利奔月喜赋@李骞~~  相似文献   
6.
逸对《离骚》首六句之注,颇多讹误。“皇考”非言父,亦非言曾祖,乃言受氏之祖;“伯庸”即是,此伯庸乃楚武王之长子句王庸。“降”非言屈原出生,乃屈原自言降神;所以选“庚寅”,是因重黎此日被帝高辛所诛而成神。“度”非言时节,亦非言器度,乃回、次之意;“肇”乃“兆”之假借  相似文献   
7.
马亚伟 《百姓生活》2013,(10):19-19
国医大师裘沛然的一生,除了治病教书以外,写作旧体诗是他的一大雅癖,他的《论养生》说:“从来得失有乘除,穷达区区莫问渠;终是助人为乐好,世情看淡即天书。”传说元始天尊是道家的创始人,道家把元始天尊所授经文视作“天书”、在《论养生》诗中说到天书,自然是指养生的要义。怎么阅读懂养生的天书,掌握养生的要义呢?就是看淡“得失”与“穷达”。得与失从来都是相互抵消的,穷与达也不过是区区小事,何必计较?孟子曾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向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世情看淡”就是养生的“天书”。之所以能够“看淡”,根本在于心淡。  相似文献   
8.
竹是东亚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中韩传统民俗中,将竹神圣化、非凡化,与龙图腾相结合,视为龙之化身;在巫俗仪式中,竹被视为神灵上下的通道,作为神灵凭依之所;在岁时习俗中,竹作为光明的象征,被用来驱鬼逐邪。韩国保存较完整的一些竹民俗事象,从另一侧面阐释了东方竹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布丁 《新天地》2016,(6):52-53
通常在健康体检时也包括血常规化验检查,可见其重要性。人在生病时,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数量会发生变化,血常规检查简便、快速、易行,能够帮助医生迅速了解病人的血液基本变化,为进一步判断疾病提供有用线索。但对于平常人来说,化验单上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就像天书一般,很难读懂。下面简明扼要地介绍血常规化验单中的主要项目和意义,当您再面对它时,可以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0.
吴志菲 《老年人》2013,(8):18-19
萧乾在世时,文洁若总是被先生的光环"罩住",其实她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翻译家,一生翻译出版了14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和100多篇短篇小说,她还编辑校订了150余部外国文学作品。"文洁若是个一个零件也不愿丢的人,连原文里的虚词都不放过。"因为翻译严谨、细致,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