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庸感慨地说:“几十年了,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他真像我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2.
许丹 《民族论坛》2006,(10):32-32
“走马灯”是皖南一带的民间娱乐活动,主要表演三国、唐、宋三代的英雄将相的演义故事,距今已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它是该地区农村百姓过年的一场大戏,必不可少,长盛不衰,为农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体现了当地农民节日的狂欢化需求和对英雄人物的恒久崇拜。  相似文献   
3.
六盘山     
六盘山是宁夏境内的一座名山。六盘山的出名,是因为一首词,毛泽东同志的《清平乐·六盘山》。一首伟大的诗词可以使一座楼千年不朽,也可以使一座山天下闻名。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的确好,与他的另一词作《沁园春·雪》,堪称双璧。《沁园春·雪》写于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刚刚投降。  相似文献   
4.
《指环王》是一部倡导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奇幻作品。在《指环王》破与立二元动态性的主题展现中,托尔金对传统英雄形象实现了突破与重塑。"小人物可以改变世界",是托尔金在整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一个重要主题。同时,有意转变传统英雄人物原型的书写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外在形象的刻画,而兼顾其内心世界的建构。在《指环王》中,英雄人物的建立不仅要经历种种磨难和艰辛,更要在此过程中完成其自身坚毅品格以及对自我认知的实现。在理想化主题上,《指环王》同样也存在破与立的二元对立性。表现为,"希望"这一主题虽时隐时现,但始终存在并逐渐转向多条路线发展;"信念"的破与立在人物与情节发展推动的对比中得以圆满阐释以及"真实""善良""美好"等目标的被毁灭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中篇小说《沙家浜》作为对同名样板戏的改写,借解构"经典"之名,以时尚的"包装"来寻求卖点。其写作出发点是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平民主义写作立场。它通过对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戏谑化解构,给消费时代的大众读者提供了一套后现代商业文化色彩的文学快餐,同时也是当下文学写作精神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小说家阿·敖德斯尔在历史特定时期,用不同的创作思想和不同的文化品味塑造出性格气质不同的两类英雄人物形象。一类是作者用政治意识和战争思维塑造的革命英雄人物,其性格的突出点是: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爱憎分明,英勇善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另一类是作者在民间立场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塑造的民间英雄,其性格的突出点是:身强力壮,见义勇为,心地善良,品质优良,充满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70年代,在中国文艺领域,"深入生活"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热切倡导,由此给中国的文艺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这一时期"深入生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得出结论:不顾历史和个人条件一刀切地要求作家深入某种指定的生活,或是一味地排斥深入生活,都产生不了伟大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张捷 《中华魂》2008,(6):50-53
来信张捷老师:最近从《炎黄春秋》2008年第2期上读到一篇文章,说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临终前曾发出"警语":"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这篇文章便以这句话作标题,十分刺眼。  相似文献   
9.
方成 《炎黄世界》2010,(3):62-63
我从小就爱画画。上高小、初中时候,就开始看小说。看了就画其中的英雄人物,画骑马打仗的赵子龙。可是画了以后,看到连人都画不像,画得不好,于是我就去写生。随身带着纸笔,得机会就画坐着的和站着不动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军事文学关于人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指出新时期军事文学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由神圣化向世俗化、由神向人的衍变,是军事文学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着新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