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龟兹朝政、译场、梵文语言学校、医学文书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了龟兹佛教僧团与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阐明龟兹佛教僧团对龟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说一切有部的弥勒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平山 《西域研究》2008,(2):104-115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龟兹是小乘说一切有部文化中心,克孜尔中心柱窟图像构成是小乘僧人一佛一菩萨(弥勒)崇拜的反映.本文探讨了说一切有部对弥勒菩萨的态度.从与说一切有部相关的典籍中检索出有关弥勒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最后发现这个部派其实反对弥勒崇拜,这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论的两个方面--克孜尔石窟的教派属性,以及弥勒菩萨的图像志.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萨珊文化曾对龟兹文化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建筑风格、壁画内容上,而且还在龟兹文化主题思想的形成上留下了抹不掉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乾闼婆(梵语Gandharva)是佛教神话中保卫佛的八部像之一,他与紧那罗、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同属释迦牟尼佛的护卫佛。印度早期石窟造像壁画中出现的十分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李并成 《西域研究》2012,(2):46-53,143
作者经实地考察及有关史料考证,发现新疆渭干河下游有一片面积约800平方公里的遭受沙漠化的古绿洲,古绿洲上遗存众多的古城址、遗址。文中对于这片古绿洲唐代的土地开发状况及其沙漠化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伴侣(A版)》2010,(11):65-65
正"龟兹情"新疆民族风情布艺人物是采用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材料与现代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少数民族人物特征,运用立体纯手工工艺缝制而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龟兹石窟艺术,由于时代和画家风格的不同,反映出的历史风貌也就各具特色:人物形象始终处在对庄严佛教的笃信和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人体艺术是生命的赞歌;天官伎乐是龟兹乐舞的再现。  相似文献   
8.
佛教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龟兹国对于中国内地佛教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两汉时期上郡设有龟兹属国,陕北地区佛教传入是否与之相关?龟兹国内佛教传播早于中国内地传播。龟兹属国内的龟兹国人也对陕北地方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因此,陕北地区早期的佛教传播必然与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林立 《西域研究》2005,(3):79-9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比前人的发掘资料,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用途,结合文献记载,把夏合吐尔和乌什吐尔两处地面寺院遗址的佛寺建筑分为佛堂、塔院、僧房、禅室、讲堂五类。夏合吐尔寺院的布局特征是以一大庭院为中心,四周环绕这五类建筑的“庭院式”布局,这种布局受到中亚地区和犍陀罗地区的佛寺布局的影响,但又有所变化。其中,禅室独立于僧房院外是一个主要特点。乌什吐尔寺院的布局可能是“塔—佛堂—讲堂”的轴线式布局。通过对比建筑类型和分析造像风格,本文认为夏合吐尔寺院和乌什吐尔寺院创建于5世纪,持续使用至9世纪,8世纪时被改造为唐代关阙。  相似文献   
10.
龟兹经济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中介型经济,这是从事东西方转口贸易的经济;二是商品型经济,这是为弥补绿洲农业生产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经商活动;三是区域型经济,这是从龟兹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在这三类经济的基础上,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文化:一是兼收并蓄各种外来因素的开放文化;二是反映商人的利益与要求的市民文化;三是从特殊的经济环境与历史传统中发育起来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