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情"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普遍习俗,有着经济互助和社会整合功能。当前宁波农村的仪式性人情正日益丧失这些功能。由于仪式性人情场合的送礼数额非常高,招待客人的酒席标准也很高,处于村庄底层的村民根本操办不起,也无法广泛参与。因此,仪式性人情越来越成为村庄富裕阶层和小康阶层的"表演",中间阶层可以勉力参与,贫弱阶层只能退出。人情越来越成为村庄经济分层的社会确认方式,并异化为阶层排斥的一种手段。这固然因为宁波村庄内部出现了经济分层,也因为村庄内部不存在强大的内生结构性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一个很有特点的群体,即专业合作社中的"典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基于长期追踪调研的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案例研究,分析了这一典范的树立、维继与转型过程,以及典范对非典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典范的树立过程是一个组织的仪式性渐强的过程;典范的维继过程是其出于组织产出或利润最大化考虑,在仪式性投入与技术性投入间进行选择和配比的过程;而当作为典范的组织无法从仪式性投入中获得预期产出时,它就会从典范维继的路径上转向,寻求新的生存之道。非典范对典范的模仿与否取决于模仿的难度,或者说仪式性活动的投入对其对总产出的影响,而不是典范自身是否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3.
4.
论《格萨尔》史诗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西藏研究》2009,(6):35-41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描述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远古部落时代的生活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文章对最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仪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仪式”由原初的世俗上升到宗教,具有了宗教意味,其巫术内涵是文化与诗学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抉择歌一直受到来自西方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民族音乐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数学教育家的特别关注。基于对抉择歌的国外研究文献梳理以及国内文本的解读,本文以《周易》蓍卜演卦与《狸斑》童谣相类比,探寻两者计数方式上的一致性,进而挖掘抉择歌的仪式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韦伯所归纳的三种权威支配,即法理、传统与卡里斯玛之外,有必要特别提及富有仪式性竞争意味的权威支配类型,它最初是由人类学家在对"大人物"以及"夸富宴"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发现的。这种韦伯权威类型概念之外的第四种权威类型,或者说这种基于竞争的民间权威类型,将会成为我们重新思考一种社会公共性秩序可能得以构建的一个新的出发点。这种权威基于一种否定的逻辑,并使社会不仅有序,而且可以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
医疗信息搜索已成网民常见的网络行为,该行为是一种包含功能期待的"仪式性使用"行为,网民获取的是"过程满足"而非功能满足,但这并没有影响网民搜索行为的再次发生。这个结论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拓展,也为相应机构改善网络医疗信息传播效果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郭山  沈海梅 《民族研究》2012,(4):49-58,108,109
东南亚山地社会中的"仪式性财富"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长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从仪式性财富的角度诠释了西双版纳傣族丧葬文化,质疑了傣族"薄葬"的传统观点,为全面理解傣族丧葬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完整的傣族丧葬应该由献祭安葬和赕佛追祭两个仪式环节组成,丧葬中的仪式性财富可主要分为亡人独有的财富,具有灵性并能在亡人与生者间交换的财富,以及赕给亡人却能为生者积累功德的财富等三类,在傣族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的剧作《伊库斯》探究了个体在社会生存过程中所遭遇的本能与道德冲突的问题。该剧在戏剧选材的信仰性和仪式性、人物设计、语言等方面都与古希腊悲剧有着相似之处。通过运用古典的戏剧手法,剧作家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在失落和挣扎中对自由的寻求。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和现状来看,宗教祭祀、社会习俗是我国影戏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传播媒介。在不少演出环境中,影戏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仪式色彩;影戏中存在许多仪式性短剧,其演出形态与娱乐性影戏迥然有别;同时,影戏是民众祈福驱邪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许多仪式活动是在影戏演出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